三年前的我一定没想到,现在的我会经常给自己“偷懒”的机会,当面对两娃的超强电量时,而我的能量不足了,累了乏了,我就不再“撑着”,我会让孩子看电视,看手机和IPad。
换作是以前,我绝对不会这样,带娃的过程中恨不得把活动安排得丰富多彩,时间塞得满满当当的。哪怕自己已经很疲惫了,还是苦苦撑着。生怕一不留神,就错过了发展他的敏感期;给他看一会屏幕,就想象出他从小被迫戴上眼镜的苦况。
这种焦虑让我时刻不停,让我热衷于列计划,然后按照计划一件件去完成才安心。最后不止自己累死累活,孩子还觉得不开心,觉得受控制。心里不禁发出灵魂拷问:“我都这么努力了,为什么你还是看不到?还是没有体谅我的苦心?”
特别是生了二胎后,我发现这种状态不仅让孩子觉得备受控制,而我的情绪也经常处于崩溃或爆发边缘,孩子经常被无端责骂,甚至每天提高分贝的频率也越来越多了。大儿子也特别喜欢做出计划外的事情,我经常会因为他不守承诺,没按计划做事而陷入混战,家庭氛围一度变得紧张,焦虑。
直到有一次我跟一个做教育的朋友聊天,我跟她说了我的烦恼,她问我:“你似乎很难接受计划有变是吗?”我的回答是:“对啊!我认为我做的计划都是为了让每一天过得更有意义!”她说:“噢?那假如今天没有按计划去做,那会发生什么吗?”我想了想,好像会有可惜,但也不会对人生产生什么大的影响啊!
我不禁回想,我从小到大就是一个特别勤奋的人,每天自己安排各种事情忙碌起来,觉得这样才够充实。一闲下来,做点娱乐活动,我就会愧疚,恨不得要“惩罚自己”,加倍补回。但下次还是会屡屡再犯,内心一直纠结不安。
但真的只是孩子的问题吗?其实回看我们,我做那么多事情,有可能是想弥补自己的“内在小孩”。因为我想弥补童年的缺失,童年的遗憾,我不愿意看到我的孩子像我一样,变成一个普通不过的人。所以我觉得父母必须要做到完美,这样才是一个优秀的父母,孩子也会因此有一个辉煌的人生。
而且有时候的忙还是“瞎忙”,不知道为何而忙,搞不清楚方向,也没有思考清楚,最后只能原地踏步,把内心的能量消耗完毕,陷入了恶性循环。
后来通过学习,我了解到之所以一直忙忙忙,是因为我内心焦虑,不认可自己,觉得没有安全感。我深怕自己闲下来,是害怕自己会因此变得懒惰,没有价值。
但人总有疲惫的时候,总有状态不好的时候,就像一辆汽车,一直高速行驶总会耗损,总需要定期去保养维修。人更是如此,张弛有度,劳逸结合是必须的。如果不允许自己休息,怎么可能会有一个好的状态呢?
正如画上的“留白”,生活也需要给点空间,给点留白,等加满油了,再出发也不晚。静下心来,给自己思考的时间,这样人生的道路才不会迷失方向,才会活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