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人人都需要学销售
我目前有三个身份——律师、拆书家与精时力(精力&时间管理)顾问。
不论哪个身份,我都是作为专业人士,靠专业(技术)吃饭,与销售无关。但是,我每年总会读几本有关销售的经典书籍。
为什么呢?
因为销售是最能锻炼一个人综合能力的职业/行为。
百度百科中载:
销售是指以出售、租赁或其他任何方式向第三方提供产品或服务的行为,包括为促进该行为进行的有关辅助活动,例如广告、促销、展览、服务等活动。
但我认为,在本质上,
销售是通过说服、诱导等各种方式,影响他人采取行动(例如购买产品或服务)的行为。
销售的本质是影响力。
工作、生活中,无处不在。例如:
- 你想让老板给你升职加薪
- 妻子想说服丈夫戒烟
- 你想邀请一个女孩儿和你约会
- 你想说服自己从椅子上站起来运动
……
这些行为在本质上都属于销售——影响他人(或自己)采取某项行动。
销售用到了说服、沟通、谈判、协商、心理学等各种综合能力。
所以,人人都需要学习销售,哪怕你是一名专业人士。
02 《没有干不好的销售》
每读一本经典销售书籍,我都收获颇多。最近阅读了《没有干不好的销售》,又从一个新的角度认识了销售。
这本书的作者是格兰特·卡登,国际销售专家、销售培训师,演讲家。本书中展示了一位卓越销售员的技能与心态,不仅包括销售,也应用到生活中方方面面,非常有趣。
比如,其中有一章讲的是作者想要娶一位非常漂亮的女孩儿。于是,他把自己当做产品,把女孩儿当做客户,应尽各种“销售”技巧和方法,终于成功将自己“出售”给“客户”——把女孩儿娶回家。
这本书推荐给每一位小伙伴。
03 销售就是给予!
在普通人的观念里,包括在销售员自己的观念中,销售被认为是索取的过程——销售员从客户身上索取金钱价款或者佣金。所以,销售员只关心如何赚到更多的佣金、如何让客户购买产品。他们并不关心产品对客户是否实用、是否是最佳选择。
而本书中,作者告诉我们:
- 销售是不断给予、而非一味索取的过程。
那么,什么是给予呢?
销售的目的绝非只是为了达成交易,最重要的是真心为消费者着想,为其提供实质性的帮助。
给顾客介绍产品时,我会主动提供该产品的付款方式,包装要求以及价格等相关信息。这样,顾客会感觉自己在享受服务,而非被迫接受冷漠的推销。懂得给予,便会给你带来诸多益处。 懂得给予,销量也会随之上升;懂得给予,便会获得客户的认可和满足。我们要时刻谨记:服务至上,销量次之;给予至上,收获次之。
如果有人口渴了,我会立即为他拿来些饮品、一个水杯,打开瓶盖、放上冰块并附赠张纸巾。 这就是我说的给予。我不会问他是否需要水杯或冰块——我只管提供这些东西, 至于他要怎么处理全凭自己决定。
——《没有干不好的销售》
这段话有三个要点:
- 1、真心为消费者着想,为其提供实质性的帮助。
- 2、主动为客户提供多种选择、提供更多信息,包括有利于客户的优惠信息。
- 3、主动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优质服务。
核心关键词在于:服务。
服务=给予
很多销售员可能认为我是卖产品的,又不是餐厅的服务人员,所以,只管卖产品。若这样的话,你和客户之间建立的是销售关系,客户会对你有防御心理。
卓越的销售员细致入微地关注每一位客户的需求,他们重视每一位客户。同时,客户感受到自己被关注,交易就更容易达成了。
写到这里,我想起来两个栗子:
有一次,我陪闺蜜到商场里逛衣服。在A店里,当闺蜜在试衣间试衣服时,商品导购拼命的向我推荐衣服。我穿衣服有自己的风格,这家店不是我的风格,便觉得导购特别烦,于是匆忙离开。
而在B店里,当闺蜜在试衣间试衣服时,导购很亲切地和我说:“如果逛累的话,坐在这边沙发上休息一下吧”。于是,我对这家店非常有好感,最后和闺蜜各买了一件衣服回去。
还有一次,闺蜜和我说,她儿子不听话,处于叛逆期经常和她拌嘴。她说,每次刚开始时,自然是为了儿子好,比如让儿子少玩游戏多学习。但儿子不听,后面很多时候发生争吵,其实是为了维护作为家长的权威——已经脱离了为孩子好的初衷。
可见,生活中很多事不如心意、或者未达成预期目标,有时可能在于我们只是一味的索取,而没有给予!
想想看最近你发生的不顺利的事,是因为哪些原因呢?如果用“给予”的心态,重新看这件事,你还可以做哪些事呢?列出来,马上行动吧!
最后,请留意一点:销售员需要尊重客户的选择权。不要埋怨或强求!
你给不给、给什么样的产品与服务——这是你(销售员)的事。而客户是否接受、选择哪样的产品或服务——这是客户的事,权利在客户。
祝小伙伴们多给予,收获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