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从公婆家吃完晚饭到家,快要8点了。那时候还在犹豫到底是陪先生在家看一场电影、喝喝茶、聊聊天,享受一下二人世界还是参加父母线上课呢?虽然心中在犹豫着,但行动已经给我做了决定。进入腾讯会议,开启今晚的父母“疗愈”课。
小香老师首先让我们互相介绍了自己,在介绍的过程中,认识了自由职业,有两位二宝妈妈的江珊同学;70后的二宝妈妈黎明红同学,还有我认识的张梅、小爱、董冰和励志姐陈志。大家都是因为在养育孩子的期间,遇见了各种各样的育儿问题而相聚在一起。
我提出的问题是:“告诉老师,我们不要承担辅导孩子写作业的压力”!我想,这是大部分家长的心声。用小香老师的话说,但没有多少家长敢和老师表达出来,这个话题是有意义的。
事实上我关注的不是辅导孩子写作业这件事本身,而是如何在辅导孩子的这个期间,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小香老师针对我提出的育儿问题,和我们宝妈们分享到,在小学一年级这个时间段,没有经过“提前”学习过的孩子,他们的父母是非常焦虑的,因为要面对孩子各种各样不同的问题。比如说,上课不专注、讲话、玩橡皮、走动、大声说话、推嚷等等以及还有来自学校老师的轮番考验。这个时候就非常考验家长的心态和能不能在老师传递这个焦虑的时候,家长能否做到及时的收口,而不是用“放大镜”去看自己的孩子。
从去年9月份到今年的1月份,5个月的校园生活,不仅仅是对孩子的挑战,也是对我的挑战。我似乎又要重新开始一遍“成长”。学习新的内容,体验不同的感受、以及在和孩子的相处中,如何做到情绪稳定。
我时常会在辅导孩子写作业的过程中陷入在被情绪“主宰”的漩涡中,我想做情绪的主人,但发现情绪就像一个掌控者在撬动着我,让我的内核不够稳定。
我们说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才能得心应手的去育儿。
所谓情绪管理,其实不仅仅是一种方法,更多的是一种唤醒,唤醒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了解情绪,从内心去接纳自己,进而改变自己。当我们知道情绪的源头是自己,就会做出更多的内省与改变。
几乎所有的父母都疼爱孩子,希望能够给孩子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可是在处理与孩子的关系时,却常常感到困扰。我们可能会说:“我并不想对孩子大吼大叫,但他们真的惹到我了,我非常生气,完全没法控制自己!”确实,有时孩子会一次又一次地触犯父母的底线,父母在前面几分钟还是很努力、很有耐心地在沟通,最后却功亏一篑,因为我们没想到孩子会那么“肆无忌惮”。
我们会感到无比沮丧与无助,努力想控制好情绪,希望做一个不吼不叫的好家长。可是,情绪有时会利用我们,会反过来控制我们。当我们被情绪牵着走的时候,会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这种压力与那些没有解决的问题一起向你袭来,如同一股无形却有力的风,让你的思维变得不清晰,让你和孩子之间的情感维系减弱,这时我们就会变得情绪激烈、行为冲动、反应僵硬和重复,并且缺乏自省能力,也不会去考虑孩子的感受。这种情况被称为“低模式进程”。
进入低模式进程后,人很容易失控。在失控状态下,我们会被恐惧、悲伤或愤怒等情绪所淹没,这些强烈的情绪让我们无法进行周密的思考,而是采取下意识的反应:大声命令、指责、打骂、惩罚孩子……以往那些充满温存的关系与沟通方式将不复存在。
没有人喜欢失控状态下的自己,以及在这种状态下发生的行为。但是,我们常常是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陷入情绪失控的循环中。我们不想这样,孩子也感到困惑不解,他的举动更加不尽如人意。最终,我们对自己和孩子都不满意。而有所意识和觉察,是情绪管理的开始。
昨晚我和线上的小伙伴们也分享了关于平时是怎么鼓励孩子的。我时常会对儿子用到的鼓励话语是“妈妈,看见了你的努力,你的不容易”每每说完这句话时,同时我会在儿子的额头上落下一个大大的赞,儿子很受用。
阿德勒学派的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说:“孩子们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鼓励,是一个过程,是向孩子表明那种能让他们知道自己足够好的爱。鼓励,能让孩子知道自己做的事与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是两回事。鼓励,能让孩子知道父母不带任何评判地重视自己,就因为自己是独一无二的。通过鼓励,你能教会孩子犯错误只是学习和成长的机会,而不是应该感到羞耻的事情。受到鼓励的孩子会自爱并能感到归属感。
在线上父母课堂结束后,小香老师对我们提出:1.觉察到自己……2.接纳自己的……3.一步小行动……
我的回答是:我觉察到在教育和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对自己的“内在小孩”是有要求的,同时这种要求又强化、折射到了自己的孩子身上。所以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不需要事事都做的优秀,允许自己有缺点,并且发自内心的去接纳这一部分。一小步行动,看见自己的不完美,当有情绪的时候,先要进行认知上的改变,也就是要及时的转念。
附上:
赞扬和鼓励是不同的。赞扬和奖励行为好的孩子很容易,但是对于正在做出不当行为或自我感觉不好的孩子,你能对他们说什么呢?要知道,这正是他们最需要鼓励的时候。可以试试这么说:
“你的确很努力”。
“我相信你能处理这件事”。
“你很善于解决问题,我确信你能想出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
“无论怎样我都爱你”。
赞扬和奖励,教给孩子的是依赖于他人的外在评判,而不是相信自己的内在智慧和自我评价。不要这样赞扬孩子:
“我真为你感到骄傲”。
或“你得了个A,我要给你一个奖励。”
而要鼓励孩子:“你一定觉得很自豪。”或“你学习真的很努力,你值得这个A”。
经常赞扬和奖励孩子,会促使他们相信:“只有别人说我好,我才算好。”还会让孩子尽力避免犯错误,而不是从错误中学习,相反,鼓励则教会孩子相信自己,相信自己做正确的事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