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规则意识需要培养
这周一晚上六点魏老师准时到家给闺女上钢琴课,闺女看到魏老师就开始哇哇的大哭。经询问,她还有一部分作业没写完。
魏老师尊重闺女意愿,周一晚上钢琴课取消,改天上钢琴课。
我们家长有些过意不去,老师已经到家了,结果给老师“放鸽子”。
以上内容均是爸爸口述,当晚我在单位坐班,到家已是深夜。
我跟闺女约定,没有下次。尊重知识,尊重劳动。
周二晚上闺女上钢琴课时,她要喝水。我告诉闺女:我的课堂,学生不可以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我暗示闺女,课上不要喝水。
闺女洋洋得意的对我说:“我在学校上课时,把脑袋伸到桌面下面,偷偷喝水。”
当时闺女在上课,我没有跟她细聊。闺女下课后,我向闺女灌输遵守课堂纪律,义不容辞。违反课堂纪律,要为自已的行为“买单”。
2.行为养成势在必行
周二课上作业讲评时,两位学生间隔第三位学生传纸条,当场被我发现。当时急于上课,交给班主任老师对学生进行说服教育。
第二天,两位学生找到我,本意是想向我说明情况。男孩简短说几句,女孩不言声。
在一旁的班主任,一字一句的教学生去说。
我跟学生表明态度——好好说话、好好做事。相信学生能够做最好的自己。
3.风险评估需要灌输
据一位妈妈讲,孩子上学期间,迷恋上打王者荣耀,并且在妈妈不知情的情况下,用妈妈微信零钱买了一些游戏装备。
家长知道此事之后,特别震惊。对孩子进行说服教育,教育孩子把精力用在学业上。
游戏,带给孩子精神上的满足——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然而,它剥夺孩子大部分时间,抹杀孩子精神追求。
父母对孩子灌输游戏风险评估——能不能抵得住诱惑,守得住寂寞。在把握不住自己的前提下,尽量远离游戏。
另一位孩子妈妈讲,孩子在上小学时,被网上玩游戏的玩家忽悠,对方以支付高额利息为由,骗取孩子金钱。
孩子口袋没有大额现金,在高利息的怂恿下,孩子向同学表姐借钱。
结果可想而知,孩子借出去的钱打“水漂”,欠同学表姐的钱,只能由孩子父母偿还。
这是一堂生动的“诈骗教育”。父母应该抓住机会,对孩子进行谨防诈骗教育。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坚守底线,不贪意外之财。
4.责任意识需要渗透
一位孩子妈妈反应,周末放假在家,早晨、中午父母精心为孩子准备的美食,孩子一口没吃。到晚饭时,孩子说想吃“必胜客”。
爱子之心,人皆有之。父母给予孩子高质量的爱——陪伴、关怀、支持。
子女尊重父母的劳动,子女有责任、有义务参与到家庭事务。
尤其是独生子女家庭,一切以孩子为中心,势必容易使孩子产生唯我独尊的意识。
家庭关系,夫妻关系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父母与子女的关系。
孩子作为家庭的一员,父母创造条件,培养孩子责任意识,主人翁意识。
每一个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悉心教诲,用心滋养。抚养孩子的过程,也是父母不断自我成长,自我完善的过程。
为人父母,一生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