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独》一直被誉为殿堂级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最近拜读了这部大作。对于该作品,评价也是极端的两极分化,爱的爱死,认为其是无法超越的神作;恨得恨死,认为其由于痴人呓语,不知所云。于我而言,就是一部不错的文学作品,闲暇读物。有一定的感触,但不至于沉溺其中。
在一开始的阅读阶段,还是有一些障碍的,一是文风不太适应,对于这种国外文学作品的翻译著作,总是能感觉到思维方式的差异,无法快速适应。其次是名字属实太过于拗口,既长又重复。在阅读过程中稍微间隔几天,再次阅读往往就搞不清人际关系了。不得不自行制作梳理人物关系图谱,才能理清其中的关系。到现在阅读完毕,人物关系基本理清了,但是人物全名几乎一个没记住。也奉劝读者不要过于去关注人物名字,否则会大大增加自己的阅读障碍。
该书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作品融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现实与虚幻,展现出一个瑰丽的想象世界,成为20世纪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
书中有很多现实中不可能出现的情节,比如蔓延全镇的失眠症、鬼魂、连下四年的暴雨等,这也是其魔幻之处。个人认为魔幻只是工具,真正要表达作者意图的是与现实中一模一样的历史事实。移民开发的小镇、反抗统治的革命热潮、外来文化对小镇的冲击影响、美国资本主义家的经济开发殖民、镇压工人运动。这些内容与南美洲的发展历史、甚至绝大部分的世界发展史都是相同的。而正是通过这些历史进程中,主人公家族的每一代人、每一个人的命运变化,写出了世态的沧桑巨变、人生的沉浮苦楚。
整本书围绕布恩迪亚家族的七代人展开,从始至终,经历了人丁兴旺、家族繁荣富裕、家族逐渐凋敝到最后一代人死亡殆尽,每一代人都有着其不可改变的孤独命运。在其内核里,表述的是历史的孤独感,沧桑巨变后,一起都不再存在,仿佛在世界上从来没有存在过。
就个人而言,对于书籍中表述的孤独感倒是没有太大感觉,而是对于书中的几个事件的描写颇有感触。
一是反抗统治的自由派革命最终以与保守派的签订停战协议而结束。这一典型的西方革命发展方式,最终使得统治阶级以利益瓦解了反抗阶级,并形成了新的统治阶级。而对于底层民众而言,没有任何改变。近几年很多公知鼓吹西方政体,称其为文明的方式,是先进、民主的体现。殊不知其本质上仍是为特权阶层服务,只是变换了特权阶层中的某些特权群体而已。
二是有一个美国人到马孔多来,建立了香蕉种植园。在马孔多专横跋扈,草菅人命。工会组织香蕉工人反抗,举行大罢工。政府派兵镇压。他们杀了3000人,把尸体装上200节车皮,运到海岸,丢进大海。而后对于这一历史事实进行篡改,宣传工人问题得到解决,工人自行分散了。更加讽刺的是,唯一知道这一历史事实的人,没有一个人信任他,都认为他疯了。这一描写将西方资本家的丑恶嘴脸揭露的淋漓尽致。直至今日,西方媒体仍然罔顾历史事实,篡改、曲解、捏造历史,并使大多数的愚民深信不疑。
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尤其是在所谓西方文明的统治范围,更是如此。而历史滚滚向前,最终又会将这一切彻底冲刷掉,甚至不留一丝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