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一位转校生的家长沟通,我跟他说道:慢慢来。家长回复过来一段话,他说:我有信心,慢一点才会更快。多么有智慧的家长。
是啊,慢下来才会更快。
知新会跟大家分享最近丁师在答疑课中谈到的“学习力”提升,老师说:安定下来,内心沉淀,重要的是弄清楚自己懂得和不懂得的到底是什么?其实,弄清楚自己不懂是什么样状态才是更大的进步。
是啊,我们都向往一种万事通达的状态,我们希望弄懂。可是,清楚什么不懂才是更重要的人生功课,唯有知道不懂的状态,也才会在弄懂过程中,鲸吸牛饮般走向懂得,那个时候遇见不懂得时,内心是一种开放的状态,没有质疑,没有否定,更没有懈怠,一直至诚的谦卑油然而生,那样的懂才是真的懂得了。
人生太多时候,趁兴而行。多少时候,水烧到三十度五十度就意兴阑珊,放下了。等回头再想煮水,却又得重新再来。再回想,人生有多少个可以重新再来的机会。时光里,那些熠熠生辉的日子真的是自己用心活出来的日子,不禁想起了《毛毛》。今天跟年轻老师分享时,分享到给孩子们写的那段话时,内心五味杂陈。时光慢一些,让我记住每个孩子年少时天真的脸庞。
复习阶段,今天领着孩子订正了同步配套练习册。一个阅读理解题,订正了一节课只解决了一道题,还没处理完。但是,上完了以后,我内心忽然有种踏实感。
习题中提到:法布尔记忆中的第一池塘里,有哪些具体的事物激发了他的好奇心?这道题在批阅的时候,看似简单的一道题,在讲评时,我却发现了问题。显然,这是一道整体感知的题目,从整体的文章结构入手,总分的结构之中,聚焦到23段、4段、5段、6789段,四部分分别对应着第一池塘里法布尔记忆的具体事物。在我看来,甚是简单的题目,却在孩子那里卡了壳。我让孩子们整体感知文章,试着分出层次来,接着在分出层次的基础上圈出具体事物,在圈画时,出了大问题。23段的小鸭问题不大,可是到了4段时,我真的看到有些孩子圈出来的是“绳子”,我试图引导孩子们读下文,在下文借助于“我花费了好大的劲,才认出它们是蝌蚪。”孩子恍然大悟,原来绳子就是蝌蚪。好在这样的孩子不多,阅读能力欠缺的孩子很容易在费劲的阅读中,基于畏难情绪,不愿意读,自然也就不能够与真正的答案相遇,毕竟阅读理解,先得有阅读,才得有理解。对于这样的孩子,读起来,读出点趣味,读出点成就感,也许是我该下功夫的地方。
问题最多的是第五自然段,孩子们的答案竟然参差不齐:泉水、小潭、小溪、瀑布。对于此,我提议孩子们试着仔细读一读,并思考这些答案,批注下自己认为是或者不是的理由。批注过程中,最容易否定的是瀑布,我看有些孩子抓住了“如果”“看作”,批注的是“这是作者心里所想的,并非真的瀑布”。当孩子真正有了思考本身的时间时,答案呼之欲出,重要的是经验的圆满,这样的经验是属于他们真切的体验,终将在某一时刻整合,建构出属于自己的经验世界,那便是成长的真实。后来的三个答案,在一句话中,只要不断阅读,就会品味出,在此的“泉水流到小潭,汇成小溪。”最终停留在“小溪”,而下文中的“如果把把溪水看作瀑布”,主角还是“小溪”,由此看出这一段就是围绕“小溪”这一具体事物来写。那一刻,我忽然真正知道了孩子们的卡点。曾经面对一段话,孩子们更多的是圈画出这段话中所涉及到的事物有哪些?而如今这道题所涉及到的是文本的整体把握,结构的分析,以及基于理解分析的基础上的找出一段话是围绕什么来写的,那样的一个思维过程,可能在我们成人的思维中那么自然而然,可是在孩子们的心智发展的过程中,这一道道都是难关,从整体把握到结构分层,再到抓出段落的关键词语。忽然懂得了他们在面对阅读理解时的茫然,还有不知所措,仿若面前的一座荒山,没有路,没有方向,不知如何下脚。
这里想到丁师提到的杜威的“拥有一个经验”,一个“饱满”的经验。与这个经验不同,我们在所经验到的物质走完其历程而达到完满时,就拥有了一个经验。只是在后来的后来,它才在经验的一般之流中实现内部整合,并与其它的经验区分开。一件作品以一种令人满意的方式完成;一个问题得到了解决;一个游戏玩结束了;一个情况,不管是吃一顿饭、下一盘棋、进行一番谈话、写一本书,或者参加一场选择,都会是圆满发展,其结果是一个高潮,而不是一个中断。这个经验是一个整体,其中带着它自身的个性化的性质以及自我满足。这是一个经验。——杜威《艺术即经验》第三章 拥有一个经验
那节课,除了一开始的基础巩固,剩下的十五分钟的时间我在处理这一道阅读理解题,虽然一道也未曾处理完,但心中却觉得与孩子的心又近了一点点,忽然间觉得自己从未真的懂得他们。他们在我的自以为是的理解中,也曾攀爬过多少险恶的孤峰,蹚过去过多少湍急的河流,而那些隐秘的角落里,我从未到达过,却对他们指手画脚。我想,这是属于我的经验,这是一个开始。之后,我忽然懂得在练习这件事上,少即是多。
诚如我曾跟家长们分享我的感悟,当今社会,无论是物质,还或是讯息,甚至是书籍与阅读,多太容易了,如此发达的网络手指轻松即可实现的召之即来的便捷,多太简单了。可是,真正的智慧是会“少”,少买点衣服,就那么几件,反而少了选择的焦虑与麻烦。少屯点东西,否则到头来,吃倒成了问题。少屯点书,否则买过了忘记了。生活不就是如此么,少去观望,收回到自己内心,去经营属于自己的生活,慢慢让一种生活的方式在日常里扎根,而这些扎扎实实成为了我们自己。这样的少是生命里的清爽有力,也是生命里的坚定执着,更会经营出属于自己的香草花园。参加培训,听很多经验之谈,看着名师名校里让自己感动着的细节里,其实更本质的是洞见到这一切背后那份简单里的执着、细节里的发现,那份愿意一件事里扎实的经验的圆满,有着切实的开始,有着生发的过程,更有着丰富灿烂的结局,而每个结局里都暗藏着下一件事开始的“机”,如此负阴抱阳,复自道,天命在经验中铺陈开来,绚丽多彩。
丁师说,你是谁,不在于你看了什么书,你有怎样的理想,而在于你做了什么?不禁汗颜。那天鲁锋归来,接着放学后的女儿绕远小区散步,走走停停,我们两个六点多才到的家,在外面晃荡了近两个小时。我们一路踏着野草,女儿看这并不葱茏的草地,跟我说:妈妈,你看,这就是我们两个人的原始森林。我问道:为什么这么说?她跟我解释道:你看,那是路边的汽车,是城市。而我们这脚底下就是各种各样的植物,这就是原始森林。接着就听她说起了好多植物,谈到了海里的“能够旅行”的一种植物,也谈到了一条河,而那条河流的名字七八个字,好长。我在想,对于女儿而言,那一份饱满的经验是什么呢?从纪录片中了解到的世界,在现实中找到了,在那个过程里,我们一起在樱花树下看樱花随风摆动,也看到凸起地面粗壮的大根,还有被锯掉的树根旁边又长出来的新枝。远远望去的池塘边灿烂的萝卜黄花,我们一起坐在池塘边上的黄花丛做了好久。才感叹,原来远远望向的不经意的小黄花,走进却是如此之美,没有走进的行动,永远不可能窥探到这些,而伴随着威风晃动的小黄花的是远处的蛙鸣鸟叫,那一刻忽然懂得那天的鲁锋之行,最感动我的是什么了?原来就是远处的大家都能看到的风景,恰如劳动实践、信息技术2.0,还有如今的学科融合、教师专业成长,看似并不陌生的词语之中,我们也都在经历着的,不同的是远观时的风景,与走进轻身走进,身临其中的经验完全不同,为走进前,谁会知道会有蛙鸣阵阵,会有花枝摇曳,会有鸟鸣伴奏……这一些看似的惊艳,就是经验本身,就是事实本身,而那些所谓的体系只不过是对曾经的一种解读,而这种解读就是一种属于每个人的(每所学校)的独特经验,无法复制。
诚如徐老师培训时带给我的震撼一样,我们都不能借由复制对方而成为我们自己,但试着走进去,用行动丈量意念的脚步,趁兴而行,将生命里性灵穿透意识的枷锁,找到属于自己的安在。
晨起徒步,路边繁花,已然开始凋零。花有开,有谢,本是人生常态。有开始,又结束,也是如此。每一刻里,饱满经历,如此便好。那枝头海棠驻足停留,每一朵花,每一片叶子,都有不同。唯有它们成为了自己,方能成就春天灿烂的芬芳,让我们经验到生命可以完成的神奇与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