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ay2
这是读书会的第二日,经过第一日群读的打卡笔记,同济间同做一件事情的乐趣开始慢慢展现,怎么写好读书笔记,成了众多想法里很重要的一个:
1.书内容结构的整理(部分同学用思维导图)
2、内容延伸实际生活(法官同学)
3、文字可读性,趣味性(风雨不归舟同学)
4、融合其他理论知识
在这里面,我首先关注读书笔记的可翻看性,我不要求它是个完整是体系文章,可以仅仅是碎片总结,便于我能从其中快速回溯书本内容。
尝试利用Dreyfus模型来做下 零丁的读书笔记 的技能清单:
1. 回溯书章节内容架构(成本最小化,纸笔加拍照,有时间的话学习下思维导图制作)
2、重点词汇、概念描述(注重语境,比如本章提到的“事件理论”和“构建理论”)
3、自由发挥(例如以上总结几种同学们的写作风格方式)
前面1和2属于提供新手(也就是我),的与情境无关的规则,可以快速得通览第一遍的情况下完成。
自由发挥阶段则需要考量“情境”来发挥了,结合本章,德雷福斯模型也属于一种构建模型,抽象模型,我在读的时候,就已经不断结合自己已有的认知来理解和消化它。此可以作为3的描写素材之一。
===================分割线==================
《程序员的思维修炼》第二章:从新手到专家的历程
一、框架
1)德雷福斯技能获取模型,是为了研究人类是如何学习的而诞生。
2)德雷福斯模型五个阶段:
新手、高级新手、胜任者、精通者、专家
3)现实中的德雷福斯模型:
应用状况非常糟糕
新手需要规则,专家擅用直觉,但新手到专家的转化过程中,涉及的又不仅仅是规则和直觉,有三个最重要的变化
技能分布,大多数人都是高级新手,专家比例稀缺性资源
4)有效地使用德雷福斯模型
勇于承担责任(对于新手而言),重实践和模仿,没有捷径
在实践中保持技能,以维持专家水平
警惕工具陷阱(内容较多,本次阅读理解还比较有限,需重读)
再次考虑情境,新手不要乱模仿专家的规则,专家每次的规则都可能变化,他们都是对情境具有高度敏感的存在,新手不经推敲情境来模仿专家,无异于刻舟求剑
5) 日常的德雷福斯应用,不能一招鲜吃遍天。
二、名词概念
事件理论和构建理论
德雷福斯五个阶段的特征
二阶不胜任
R&D精神(偷师学艺,人擅长模仿)
情境
工具陷阱指的是什么?
三、
自由发挥部分,已用在分割线以上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