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摆的研究》(5年级)
实验中的实验误差VS随机误差→体现求真精神。
学生在数摆动次数时,三次数据可能不同。这个误差是实验误差,而不是随机误差。
如此简单的实验,发生实验误差,说明这是缺乏求真精神的课堂一角。
1.计数员表现出的缺乏求真精神的现象。
一次摆动是什么呢?一来一回。那学生是怎么数摆的次数的呢?
抢先数。还没有“回”,就数到下一个数了。
拉长音数。容易混淆数的次数。
不看着实验现象数。一开始看着摆,后来发现摆的频率,根据这个频率,自顾自地数。
老师要求取整数。基于上面的错误,再取整数,学生就可能数错。
2.计时员缺乏求真精神的现象。
口令与计时不匹配。
该怎么计时?按秒表的同时轻轻放摆锤。如果计时是15秒,一看到“15”秒出现,就停止计时。
二、我的想法
在本实验中,我一开始统一计时,让学生数摆的次数。我作为计时员时,学生数的次数是准确的。这可能是因为:我一看到时间是10s时,就让学生停止计数;摆动一个来回时,计数为一次,没有到一个来回就不记为一次。
在三年级的一堂课《比较相同距离内的运动快慢》中,也使用了秒表。学生比较塑料小球和空心小球在相同距离内的运动快慢。我发现,没有区别出两种小球的运动快慢。这是因为秒表的精确度受到了限制,只能读到秒表的个位数。
因此,求真与学生的态度有关(学生对实验是否认真),还与工具的精度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