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主义现在越来越流行,可是很多场合最重要的沟通技巧却越来越高深?
今天开完会,我一个人不断的在反思:为什么别人说话可以绕那么多圈子我总是不求其解?是我肤浅了?还是中国的汉字让我不求甚解?还是应该选择沉默装作听懂或者装着听不懂?我也可以做选择题,不是么?只是做了这道选择题后我最终需要的沟通效果怎样呢?
我一直肤浅的认为,无论哪国语言或者哪种表达方式,或者我们学的演讲技巧最终的目的就只有一个那就是把你想说的话表达清楚,让别人知道你想说什么?简而言之就是说人话,说让人听得懂的话。就像企业的任何招数或者创新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解决问题,而不是为了好看,可是……今天的一场会下来,我收获只有2%,其余的98%我感觉浪费了时间,其余的人也是这么个感触,时间成本大得很。
身为80后,我们有一些很明显的标签:不喜欢啰嗦、有自己的主见、有新奇的思想、有野心、有抱负、能吃苦,承接了70后的吃苦精神与承载力,又有90后的一些些时髦与新奇,我们算是中西结合的品种,50后像冯仑、王小波那样性格的人少,所以他们话糙但是理却从来不糙,所以我们这个时代很多人就爱极了他们,感觉找到了知音。而像我们这一代的性格特征却大体如此,所以最终大家却都没了个性,如果你要说你80后你特有个性,我几乎是不信的,因为无论多有个性,言辞多么露骨或自我标榜,那些标签几乎都是存在的。所以,安守住不安分的自己比较重要。
80后越长大,那份爱憎分明的脾气劲越来越明显,选择的空间越来越小,有很多QQ群,同学群,同事群,同城群等,但是都不说话,不喜欢交新朋友,懒得再将自己的故事交待一遍,有二三年没有交到过新朋友,可是对说话的水平要求却越来越高,越来越要求精简、越来越要求直接了当,越来越发现简单高效沟通是对彼此最极致的尊重。
4个小时会议下来,得到了两句总结,回过头来看看自己,再看看别人还真有意思,脑海里突然蹦出一个场面:夫妻吵架,吵着吵着吵到最后都不知道是为了什么而吵,但是却可以连篇累牍一整天……起因重在两个字:沟通,简单明了的有效沟通。给予安安稳稳的恰如其分的有效说法,我想对方肯定是能接受的,谁也不会去折腾一个好好说话诚心说话的人,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所有的对话都会陷入混沌状态。
越活越纯粹或简单,不仅仅只是物质上的极简主义,更多的是心灵上的通透,你说的愿别人都懂了,你懂得的愿你也说得清楚与明白,这样你才能感受到语言的最大魅力与精彩之处,毕竟我们不是生长在唐宋无需吟诗作赋、无需把酒话桑麻……
愿我们越来越通透,越来越活出内在的那个自己,而不是临摹别人的风格在悄悄丢了自己,那么第一步就从学会高效的表达自己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