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刚一落生时,最先表现出来的差异就是天性差异,有的孩子爱哭好动,有的孩子平稳安静。
1977年美国的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托马斯和切斯经过20多年研究,提出儿童“性格”的九个维度,即活动水平、节律性、主动或退缩、适应性、反应阈限、反应强度、情绪质量、分心程度、注意广度和持久性,并据此划分三种天性类型:易教养型、困难型和慢热型。40%的小孩属于易教养型,10%的小孩属于困难型,15%的小孩属于慢热型。其他的35%的小孩属于任何这三种中的混合型。
每一种天性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每一种都不比另外一种有优势。这些类型适用于任何一种文化。
易教养型宝宝,比较容易适应环境变化,积极的性情和情绪,吃饭睡觉都有规律。
困难性宝宝,比较情绪化,爱发脾气,爱哭,爱闹,吃饭睡觉也没有规律。
慢热型宝宝,比较认生,刚开始接触陌生的环境和陌生人的时候会不愿意,但是反复接触几次,就适应了。
同父同母的一对双胞胎,有可能生来就天性不一样。一个吃睡规律比较安静,而另外一个可能吃睡不规律比较闹。孩子听话也好,调皮也罢,也许都是他天性的一部分。所有的教育和引导都应该是建立在天性认可的基础上。
一个班上的小朋友按照上文提到的比率,很有可能大部分都是易教养型,偶尔会出现一个害羞的孩子或者非常不适应学校生活或者需要花很长时间沟通和适应的孩子,如果老师或者家长不认可天性,总是认为“表现不好”去批评,或者说教,对于这个孩子的心理是一种摧残,他的暂时不适应一不小心会变成长期不适应,甚至有可能是对自己的否定。因为他的天性不能按照“要求”做。所以对于老师和父母来说,碰巧遇到这种孩子就只能接受他适应的过程。慢慢地鼓励一点点认可进步。
举个简单的例子,班上有个孩子很胆小,不敢举手回答问题,不敢自己上厕所,如果父母知道孩子天性胆小,那就应该及时地跟老师沟通,一点点让他适应环境。反之,如果父母经常说“这孩子怎么这么胆小”“这孩子怎么不像我”很有可能给孩子一个印象,胆小不好,父母不喜欢自己,继而否定,也就是造成了极其没有必要的心理障碍。
天性没有好坏。它的客观存在,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成就,任何天性的人只要经过自己的努力理论上都能在不同实践领域中取得成就。但是对天性的认可和驾驭会让人更容易成功。
体操全能冠军西蒙·拜尔斯的妈妈说,西蒙从小就在家翻跟头,一时都闲不住,而且天性好胜,所以给她送去学体操。
而美国有一个被奥巴马接见过的小创客乔伊・哈迪就是一个自闭症小孩儿,他的父母接受他的情况,允许他在家自学,生活在自己的发明创造中。如今他已经拥有若干项专利。
但如果上述两个人的父母换换,不按照孩子的天性培养,那么结果就可能很糟糕。
父母是最早发现孩子天性的人,越早的认可孩子的天性,越容易培养孩子的成功。天性不可抗拒,不要去试图改变天性,而要教孩子如何去认识自己的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