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今天是全国高考的第一天。难解的题目,难平的心绪,一幕幕似乎特别熟悉。时间真的是一个神奇的存在,记得在我读高中的时候,高二那年,老师建议我们在考试的当天去考场外看看,感受高考的氛围。在之后的很多年里,每次我经过考场,都会停下来。对于很多人来说,高考是一段难忘的回忆,它见证了一段成长和奋斗的旅程。
儿子在家庭的呵护下长大,不经世事。他能感受到学业的压力,也会安静地读书,但很难把全部精力放在学习上,短时间内的“麻烦”会让他情绪崩溃。读书是一件理智大于情感的事情,需要坚强的信心,并不容易。他也时常能宽慰自己,认为还有很多时间去准备。我认为这种心态挺好的,但要克服困难,还是要先静下心来,让日常的生活科学化、计划化、纪律化,这些他是没有做到的。
前几天在清华园上课,很受老师的鼓舞。授课的老师毕业于90年代的清华大学,赴美继续读书,接着在华尔街工作数年,在取得不小的成就后,毅然将知识和经验带回了国内。我并不知道什么是理想的模样,但能做自己所爱,想自己所想,让所学有意义,所谓岁月流金。因此,读书也是一件情感大于理智的事情。
运动
儿子喜欢足球,世界杯后热情达到了空前的高度,时常与我们讨论比赛。我在读书时代,也喜欢足球。那时候的信息网络并不发达,我每周都会和同学一起购买《体坛周报》,再在周四的晚上观看《足球之夜》,它们和《灌篮高手》一起组成了我们青年时代的回忆。
有一项自己喜欢的运动挺好的。我现在喜欢足球,是因为更喜欢其背后的含义。可能很多人都听过贺炜老师的这段话:“阿根廷人永远是无休止的朝着心中所爱前进、不断的自我革新,以求更接近自己的目标,这本身就很让人着迷。你爱上一件事物当然不是爱它的成败,你爱的是它的气质,对吗?” 我想,这也是这项运动的精神内涵。
儿子的运动天赋远胜于我。前几天我们一起去湖边跑步,他可以做到每千米4分的配速,我是远不及的。一般情况下,要想走进高等学府,首先得有较好的智力和体力条件,而好的智力和体力能帮助我们在头脑中形成知识和技能。这也是行走江湖,惠人利己的本钱。
写在后面
周末我在家做一个经济学的作业。儿子看到了说,你也要做作业啊。我笑着回答:“需要啊,我也得学习,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嘛。”他其实不知道,我现在花在学习上的时间,比我读书时要多得多。
多年后我们会想起来,这几年来,全球经济形势不大好,优化、内卷、躺平之类的词在耳边喧嚣。没有任何过程是完美的。每一种方法都有一些潜在的需要改进的地方。最后,我的目标就是消除位于团队和项目成功之间的每一道障碍,并且当条件改变时随时调整我们的方法以适应新的情况,这就是敏捷。我时常这么解释我的工作和职业。
6月,是万物始茂,迎夏而立的时节。今日高考,今时挥洒汗水,未来心想事成。回顾过往,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遥望远方,在追逐梦想的路上,忙有所得,耕有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