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驼玲
1.
《思维导图》,初见它之前,它一定已经被数以万计的读者拜读过。不管在我之前排了多长的读书队伍,我都庆幸,自己已经是它的读者了。嗯,不对,确切地应该说是它的听众。
我万分肯定自己不是第一个觉得它是如此震撼心灵的人, 我深信这世上已经有数以万计的人为它所征服,并学以致用了。
2.
一直认为自己都是个混混。当然不是混吃混喝,而是混日子。或许你认为我写的太过严重了点,哪有人这么说自己。说自己对自己要求过高也好,求得哀兵必胜也罢,反正,我觉得自己以前是一个不求上进的人。所以,不进则退,又和混混相差有几?
比如说,这么多年,我基本上没认真地好好读完几本书。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都没读,怎么会有财富光顾。自我解剖是极其痛苦的,可那些不堪回首的都是逝去的客观,不可抹掉的黑历史。所以终于有一天, 我从稀里糊涂中的泥泞中挣扎出来,我决定直面过去,不再“破罐子破摔”,勇于破茧而出,“痛改前非” 。
3.
就这样,在寻求自我突破的路上,我进了“猫群”,从那里我得知了喜马拉雅FM, 并把它下了装在手机里; 后来零碎地在一些猫友的文章里拾获了 “思维导图”这四个字,又在群里听到猫友们提到了“思维导图”。我记得这四个字,仅仅是因为它高频的出现率。
刚开始“思维导图”这四个字,仅以我对它们的字面曲解释义入住我的心里, 呈现给我的就像数据库云云那样的东西,甚至还被我绑加上了诸如公式、计算之类的东西。“思维导图”这四个字带着我的一丝抵触从我脑海里一闪而过。于是当我在文章读到它们时,我的视线就迅速地移跳至其它章节了(不学无术的武断啊,罪过!捂脸!)所以我并没有对它产生多大的兴趣。
直到有一天我偶然看到了一张网络图片,才惊讶“思维导图”的“无孔不入”,下面的这张图,对于那些即将自考驾照的人来说,简直是“窥一叶便知秋至”啊。
于是,我在喜马拉雅FM里,输入了思维导图四个字,凭感觉挑了一本较“基础”一点的来听。
听着听着,我像发现新大陆似的,从百度上搜看到了许多同类图片。尽管看上去形形色色,但万变不离其中如《思维导图》中提到的,具有“发散性”的共性。
我听完了序言后,就打算下单一本纸质的。结果竟没能找到完全相同的一本。不知道是不是版本升级了的原因。于是我继续往下听,等听完后,再找找,实在找不到,便筛选下,如果和这本《思维导图》出入不大的,就下单收了它。
话说,我还是狠想能买到一样一样的!
4.
下面是我将听到 一些章节摘述下来:
“我们都觉得像达芬奇和爱因斯坦这样的人,一定是运用了比同类人范围更广的大脑功能,才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就。下面就由达尔文和达芬奇的例子支持了这个假定。它们证明,拥有杰出头脑的天才的确使用了更多的自然潜力,而且跟同时代的人使用线性思维不一样,他们都是不自觉地开始使用发散性思维,全方位使用大脑技能,察看思维导图中所描述的思维技巧。请检查自己的笔记里包括了多少这样的技能,当然是越多越好,这样的话,你很快就能确定自己或者其它任何一套笔记是否优秀,达芬奇的笔记提到了这几点——词汇,符号,顺序,列表,线性感,分析,联想,视觉节奏,数字,图案,维度,和整体概念。这是个完整表达自己思想的例子.......”
从超没兴趣到感兴趣,从意识模糊到概念清晰,从听有声书,到渴望看到纸质书,我完全对思维导图入了心迷。这本书就是开始我重返学海的导航工具,未来还要学更多的东西,比如说,手绘,比如说听思维导图的微课。对于一个记忆力堪忧的人来说,《思维导图》这本书算是我本年度最好的遇见之一。
5.
希望能尽快掌握好《思维导图》所传递的理念,活学活用,在猫群,包括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更高效地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果你正好也没有听说过《思维导图》,那就把它学起来吧;学海无涯,而这是一个好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