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0孩子为什么撒谎
撒谎的原因
第一,逃避惩罚;第二,获得奖赏。
儿童撒谎的四种常见类型分别是:微不足道型;吹嘘型;解释感受型;分离型。
儿童心理学研究发现,4~7岁这个年龄段是孩子微不足道型谎言的高发时期。他们喜欢在各种生活小细节方面,时不时地骗一下你。
对待这种微不足道型的谎言,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它确实是孩子的一种智力进步。在这样的条件下,再去采取行为。你可以选择对有的谎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对另外一些认真对待。比方说,当孩子告诉你,我已经刷过牙的时候,而你却发现牙刷是干的。这个时候,有的父母就会揭穿孩子:“你骗人,牙刷都是干的!”这样说的结果,会让孩子沮丧:“唉,还是逃不过你们的掌心。”其实这样反而会刺激他们去想更周全的方法来隐瞒。如果你换个说法:“嗯,你刷过了是吗?我感觉你好像刷得不认真。要不我们再来刷一次,把牙齿彻底刷干净好吗?来,妈妈和你一起刷。”这样说,你根本没有提到骗人两个字,没有贴标签,也满足了他们想有点儿秘密的需求,还展示了你的识别能力。所以,有时候你需要给孩子一些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有一些越界行为。
有些7岁以上的孩子很容易开始“吹牛皮”,我们称之为“吹嘘型谎言”。
当他们在吹嘘的时候,一般都可以吸引同学们认认真真地在旁边聆听他们的讲述,让同学们都羡慕自己。而在这些孩子的心目中,都有一个共同的信念:“我不够好!”所以,他们需要用这些外在的东西,来让同学们重新喜欢上自己。这些孩子的家庭从小就非常喜欢强调结果。
对待这种谎言,你需要反思自己,是不是在教育的过程中太过于强调结果和优秀程度,对孩子没有做到无条件地爱他们。有几点建议:
你的态度应该是共情,让孩子感觉到没有压力。如果有机会,你可以跟孩子讲讲你小时候的故事:有哪些事情做得不太好,后来是怎么接受了这个事实,并且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还在别的方面取得成功的,关键是你不要一味地说孩子应该怎样,好像任何事情都要做到最好,这本来就是不可能的,孩子要做到就只能撒谎了!
第三种谎言是解释感受型。如果你家孩子突然开始跟同学们说一些自己的故事,而这些故事听起来很悲伤,让人同情,但你一下子就看出,这个故事是假的。这时候,千万不要马上批评他们。这种行为不是他们的道德出了问题,而是他们会凭借自己的想象来编故事,作为表达他们最近内心感受的方式。这是在提醒家长,孩子最近的情绪真的不是很好!
所以,遇到这种情况,首先不要把这个故事解释成谎言。你可以帮助孩子重新定义这件事情:虽然这个故事不是真的,但我们知道你是在表达你的感受,你的心情不太好对吗,可以跟爸爸妈妈说一说吗?这样的问法会为你们接下来的沟通打下良好的基础。
最后一种,也是最严重的一种说谎叫作“分离型谎言”。这种儿童看上去好像很有主见,而且能处理好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但是,他们简直就是谎话大王,就算是被拆穿以后,仍然坚持谎言。更严重的是,他们甚至会相信自己说的谎是真的!
分离型谎言的儿童,基本上都是生活压力很大、极不快乐的,所以,他们会怀着非常大的不安全感生活,因为他们害怕被伤害。这些孩子一般都会有很多问题行为,比如说偷东西、搞破坏,但是他们做完坏事以后,其实心里非常明白这很不好,他们内心很希望把那个做坏事的自己和好的自己分开。那么说谎话,就是分离的一种方法。对于这一类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恢复他们内心的安全感。只有他们感觉到不会被伤害,才可能慢慢不需要用撒谎来保护自己。一般遇到这样的孩子,我建议找专业的心理机构进行系统的心理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