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骑机车去的。
翻过十五里垣,就到了。十五里垣,是我们当初在洪洞上学时回家必经的路。那时不多回去,而且都是坐车,所以记得很陡峭盘旋;这次自己上去,感觉没那么陡了,也就一个湾。不知是路短了,还是自己长了。开心的是沿途两岸还是原始的葱绿,没有人造景。
其实这次要去的,是赵城牡丹园,今年5月27日刚举行了开园仪式的景点。因为近些,再加上心里有特别的情愫,一放假就去了。到了第一发现就是围栏的水泥还是蓝青色,说是前天才砌好的,跟前还有工人在整修水管。
牡丹园场地很大,一眼望不到边。园门口有不少人,听口音多本地人,也有些外地游客,像我这样的,尤其是还有两辆大巴,很惹眼的。从大门栅栏看进去,有不少摊点帐篷,远处还看见游乐设施,有点像游园,应该观赏在更远处。
围栏外只看见稀疏的几畦牡丹,白色的花朵,其余都还是裸地。就想着先绕围栏看看究竟有多大。一路顺圈好的围栏走去,路很平展,下坡,明显下面是个村子。围栏里更多的是农民的耕地,应该是早洽谈好的,地里基本都没有种上什么,有一块是麦子,好像还有块种着花生样的,其余就荒着,竟看到几处坟茔,心还一紧。想来今年可供观赏的应该只是中间整植出来的一小部分。
往前面有个北门,看起来比正门小些。这里有几个村民工作人员在把守,门内存了不少摩托车。在阴凉的大门楼边,他们在闲聊。
再往坡下走,一个临时存车点,只有一辆摩托车存。守点的年轻村民说,开发老板是打算整千多亩牡丹园的,这边是六百亩,路东还有六百亩也已经征购。还说这老板可以,在太原繁峙还有一个同样的项目,5月1号将开园。感叹老板的大手笔之余,内心一缕隐忧。文化事业,新近都在发展的项目,但会有些多吗?就是这里,看样子,雇聘的工作人员很不少,还有每年的征地费。另外,不断投入培植的牡丹品种,干旱的高垣,一定会长好吗?
疑思之余,没有再往下走,折回途中,回返的村民多了起来。杂音中,听见两个带袖章的工作人员讲,今天看着来人不少,但本地不买票的多。不经意,又有点忧虑起来。
忽然听得园子中间,节目表演开始了。第一个就是男音独唱,“啊,牡丹,百花丛中最鲜艳……”嘈杂的喧闹声中,男音高亢动情,好像还很专业。是啊,牡丹最鲜艳,是在百花丛中,如今,培植在旱垣上的牡丹独独地开放,会显娇贵吗?会开成姹紫嫣红的春天吗?会实现了大手笔老板的富贵蓝图吗?如果依然种植小麦呢?
终于没有进去。在“牡丹茶基地”的围墙外,采了几片花椒叶就回返了,这次没有顺来时的十五里垣,而是和我们那的两位煤矿退休老师傅一起取道南义店。南义店的村路很平整,也很洁净;两边曾经洪洞特色的旧房都闲荒了,热闹有人家的多是崭新的新式平房,看上去宽阔明亮;整治了汾水的南义店小桥窄窄的,直通一级路。在小桥上看去,河道规整,水流潺潺,突起的沙洲上葱郁的树木更显得入画。小桥流水,村庄绿树,一派田园气息。停脚摄下几张,也算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