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炎灭吴统一全国
有人调侃说,司马懿这三辈人都是自带使命来的: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并灭掉王凌后,就去领盒饭了;司马师在平定淮南三叛中的最后两叛后,也去找司马懿会合了;司马昭则在灭亡蜀汉后,与他们爷俩去地下团聚了。调侃归调侃,历史的演进,常人总是无法预料。到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这儿,终于灭掉了吴国,完成了统一大业。本章就来讲讲这些事情。
一、司马炎灭吴方针的确定
264年三月,在灭掉蜀汉之后,司马昭晋爵位为晋王,一下子增加了自己十郡的食邑。反正曹魏的天下基本已是司马昭的了,曹奂也只有唯命是从。
265年八月,司马昭因病去世,他的太子司马炎继承王位,同时担任相国。因为曹丕的国号是“魏”,历史上有赵魏韩三家分晋,所以司马昭最早自封为晋公,司马炎取国号为“晋”,意思就是恢复大一统。同年十二月,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继位为皇帝,定国号为晋,史称西晋,改咸熙二年为泰始元年。追谥司马昭为文皇帝,庙号太祖,改葬在崇阳陵。
早在262年,司马昭就提出了“先定巴蜀”,三年之后借助顺流之势,水陆并进吞并吴国统一全国的战略方针。为实现先辈统一天下的遗愿,司马炎从269年开始,着手筹划灭吴。他在政治上采取一系列措施,比如厚待刘禅及诸葛亮等人的子孙,以巩固其在巴蜀的统治,解除后顾之忧;对东吴实行分化瓦解政策,动摇其军心民心。改善内政,屯田积谷,安定边防。同时,优选将帅,调整部署,任命尚书、左仆射羊祜都督荆州各路军事,镇守襄阳;任命征东大将军卫瓘都督青州各路军事,镇守临淄;任命镇东大将军、东莞王司马伷都督徐州各路军事,镇守下邳。
272年,羊祜向司马炎推荐自己的参军王濬,说其具备大才,要尽快加以重用。司马炎听从,王濬出任益州刺史后很有威信,蛮夷归附,很快升任大司农。羊祜秘密表奏司马炎,建议王濬留任。不久,司马炎加封王濬为龙骧将军,监管益州和梁州的军事。
王濬在巴蜀建造大量战船,训练水军。晋军所建造的大型战船,长一百二十步,可以容纳两千多人,上有木城,筑起楼橹,四面开门,船上可骑马驰骋。后来,司马炎诏命王濬加快造船进度,增加益州各郡士兵一万人,一年就完成了造船任务,使王濬拥有了一支从古未有的强大水军,为实现水陆并进灭吴,提供了重要军事力量。
276年十月,晋国伐吴的准备工作基本就绪。征南大将军羊祜奏请伐吴,指出伐吴的条件已经成熟,应当不失时机地向吴国进军,并根据“借助长江顺流而下、水陆并进”的战略方针,提出了灭吴的部署。其主要方略为:针对吴军部署上东强西弱的状况,确定在徐州和扬州方向实施牵制,集中水陆主力夺取夏口以西地区,然后顺江而下,集中全力合击吴国都城建业。这一战略方针的优势在于,可以水陆并进,多路齐发,能充分发挥水陆军优势,对吴国薄弱却又极其重要的长江中上游地区横切纵割,一举粉碎吴军的整体防御系统,从而实现速战速决的目的。
司马炎接受了羊祜的建议,但因为西北方向鲜卑族首领起兵反晋,后方很不稳固,加上太尉贾充等人反对,使伐吴战争拖延了下来。
277年七月,司马炎任命都督豫州诸军事的王浑,转为都督扬州各路军事,任命镇南大将军司马亮都督豫州各路军事,任命左将军胡奋都督江北各路军事。
278年十一月,羊祜去世,司马炎根据羊祜生前推荐,任命杜预继任征南大将军,都督荆州各路军事。
二、吴国末帝孙皓的残暴统治
在晋国方面磨刀霍霍、剑拔弩张,誓要灭吴之时,孙权去世后的吴国,政局陷入极度混乱之中,尤其是在孙皓继位后,大家都预料到了国家必定灭亡的前途和命运。
孙皓(242年~284年),即吴末帝(264年~280年在位),字元宗(一说字元景),又名彭祖,字皓宗,吴大帝孙权的孙子,废太子孙和的儿子,三国时期吴国末代皇帝。
孙皓能够继位当上皇帝,确属有些意外。东吴后期,近七十岁的孙权脑子一片混乱,所谓“老不讲筋骨为能”,智商同时也出现了大问题,儿子们之间争权夺利。孙权共有七子四女,七个儿子分别是孙登、孙虑、孙和、孙霸、孙奋、孙休与孙亮。孙登与孙虑早年去世,孙和与孙霸之间,因争夺储君问题产生了极大矛盾,双方互相拉帮结派争斗。
250年,孙权废掉孙和,赐死孙霸,直接立第七子孙亮为太子,孙权死后孙亮继位为皇帝。258年,权臣孙綝发动宫廷政变,废掉孙亮,孙亮在前往封地途中离奇去世,孙权的第六子孙休继位。264年,孙休去世,在左典军万彧和左将军张布的大力支持下,孙和的儿子孙皓继位。
孙皓刚继位时,下令抚恤百姓,开仓济贫,减少宫女和放生宫内多余的珍禽异兽,一时被誉为明主,表现得有模有样。但一段时间以后,治国小成、志得意满的孙皓便显露出粗暴骄盈、暴虐施治、贪酒好色的本来面目,群臣百姓对其倍感失望,张布也暗中深为后悔。有人把这事告诉孙皓,孙皓马上诛杀张布,把张布的女儿罚入宫中封为美人。
265年,孙皓派遣徐绍、孙彧出使魏国,有人报告说徐绍称赞魏国,于是孙皓就将其召回杀死,把其家属流放。同年七月,孙皓逼迫杀害朱太后,随后又把孙休的四个儿子远远流放,不久又追杀了其中较年长的两个。孙皓经常以杀人取乐,其手段异常残忍。为了追求新意,他经常把犯过错的大臣剥下面皮,或用凿子挖下眼睛,用烧红的铁锯锯死。
267年,孙皓大规模建立昭明新宫,费用以亿万来计算,命令两千石以下俸禄的官员,都必须到山林里监督伐木。从268年开始,孙皓多次讨伐晋国,均以失败告终。
公元272年,吴国建平太守吾彦发现长江上游飘来大量木屑,判断晋国正大规模建造舰船,这肯定是准备顺江东下灭吴。他向孙皓建议说:“晋国肯定有灭吴的企图,应当增加军兵以堵塞要冲。”
孙皓非但不听,反而下令把西陵都督步阐夷灭三族,导致步阐起兵叛吴。
曾经极力推荐孙皓为皇帝的右丞相万彧,也因为被孙皓斥责忧闷而死,他的子弟们都被流放到庐陵。273年,孙皓找借口锯断司市中郎将陈声的头,把他的尸体扔到四望山下。
274年,面对晋国的严重威胁,当时的大司马陆抗在病重时,再次上书孙皓,陈述加强长江上游建平和西陵防守的重要性。这些有重要战略价值的建议,都没有被采纳。孙皓认为晋国根本无力攻吴,吴国有长江天险,难以攻破,他不修内政,行事更为暴虐。
279年,有人传言说:“吴国将要战败,军队会从南方造反,灭亡吴国的将是公孙氏。”孙皓听到后,马上把从大臣到士卒中姓公孙的人,全都流放到交趾。
三、晋国灭吴之战
279年十一月,司马炎采用羊祜生前拟定的计划,共出兵二十万,分六路进攻东吴:镇军将军、琅琊王司马伷从下邳向涂中方向进攻;安东将军王浑从扬州向江西(今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方向进军,出横江渡口进攻;建威将军王戎从豫州向武昌(今湖北省鄂州市)方向进军;平南将军胡奋从荆州向夏口(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方向进攻;镇南大将军杜预从襄阳向江陵方向进军,随后南下长江、湘水以南,攻占交州;龙骧将军王濬和广武将军、巴东监军唐彬从巴蜀顺江东下,直逼建业。
司马炎命令太尉贾充持节、假黄钺,担任大都督,任命冠军将军杨济为副手,率领中军屯驻襄阳,全权节制调度各路军兵;任命中书令张华为度支尚书,总筹粮草运输,搞好后勤保障。
晋军总的作战意图是:以司马伷、王浑两军直逼建业,牵制吴军主力,使其不能增援上游;以王戎、胡奋、杜预三路军兵,夺取夏口以西各战略要点,以策应王濬率领的八万水陆大军顺江而下;然后由王濬、司马伷、王浑南下东进,夺取建业。
这时,吴国还有二十多万军兵,就兵力对比而言,晋军南下的兵力并不占多大优势。但是吴军兵力分散在沿江和江南各地,晋军采取分路各个击破的战术,这样就能迅速灭吴。
280年正月,王浑率领的十多万大军向横江方向进军,派参军陈慎等人率领部分兵力进攻寻阳;派殄吴将军李纯向高望城方向进军,攻击吴军俞恭所部。正月二十五,李纯占领高望城,击败俞恭,随后推进到横江以东,夺占长江渡口。与此同时,陈慎所部攻占阳濑乡,大败吴国牙门将孔忠等人。吴国厉武将军陈代、平虏将军朱明等人率领部众投降晋军。
得知王浑率领大军南下后,孙皓宣布大赦天下,派人在江面要害处用铁锁横截。还打造无数大铁锥,都长达一丈多,暗中放置在长江中,以阻止晋军船只前进。王濬命人打造几十只大木筏,全都长宽各一百多步,在上面绑上草人,披甲持兵器站立,让那些善于水战的军兵乘坐木筏先行,遇到铁锥马上拔掉。另外还制造成大火炬,长达十多丈,粗达几十围,用麻油灌制放在船前,遇到铁锁就用火炬焚烧。铁锁很快断开。很快,战船行进不再有任何障碍。
王濬攻克西陵,斩杀吴国都督留宪等人,随后攻克荆门、夷道两座城池,杀掉夷道监陆晏。杜预派牙门将周旨等人,率领八百名奇兵在夜间偷渡长江,袭击乐乡,多张旗帜,在大巴山上点起大火。吴国都督孙歆非常害怕,领兵阻击王濬,结果大败而回,周旨等人跟随孙歆的军兵入城。孙歆没有察觉,周旨一直来到帐中,俘虏孙歆返回。王濬又击杀吴国的水军都督陆景。
杜预攻克江陵,斩杀吴国江陵都督伍延。沅江和湘江以南,直到交州,各州郡全都望风奉送印绶。杜预持节,用诏令进行安抚,共斩杀俘虏吴国都督、监军十四人,牙门、郡守一百二十多人。胡奋这路攻克了江安。
二月,孙皓诏命丞相张悌率领丹阳太守沈莹、护军孙震、诸葛诞的儿子、副军师诸葛靓领兵三万,渡江迎战,以阻止晋军渡江。
张悌行进到牛渚时,沈莹分析晋军来犯的形势时说:“晋国在蜀地训练水军已经很久了,现在倾国出动,万里齐力,肯定是调动全部益州部众沿江而下。我们的上游各军没有戒备,名将已经去世,都是些少年将军担当重任。恐怕我们沿江各座城池,没有能够阻挡的,晋国的水军肯定会攻到这里。”
为此,沈莹建议说,应当集中兵力于采石,等待晋军前来决战。如果能够击败晋军,就能阻止晋军渡江,还可以向西反击夺回失地。渡江去和晋军决战,如果不幸失败,就会大势已去。
张悌认为,吴国的必然灭亡,人们都早已看清了,并非现在才是这个样子。只要晋军一到,众人心中肯定恐惧,那就再难以整军出战了。要趁着晋军还未来到,渡江与其决战,或许还有希望获胜。如果战败身亡为国牺牲,那样死而无憾。假如我们能够取胜,晋军退走,我军便会声威大震,那时乘胜南下,迎击西来之敌,必定能战胜敌人。如果按照你的计划,坐等敌人前来,恐怕部队早都逃散了。张悌下定决心,率军渡江迎击晋军。
三月初,张悌渡江后,在杨荷遇到王浑的部将、城阳都尉张乔率领的七千兵马。张悌随即把张乔包围,张乔兵力太少,关闭营寨请求投降。诸葛靓认为,张乔这是以假投降行缓兵之计,拖延时日等待后援,我们应当迅速进军将其歼灭。张悌则主张放过他们,说强敌在前,不能因小敌而出战。
张悌下令接受张乔投降,随后率军继续前进,和王浑主力部队的司马孙畴以及扬州刺史周浚迎头相遇,双方列阵相对。沈莹率领五千精锐向晋军发起攻击,三次冲击均未奏效,反而被晋军斩首两将,不得不后退。晋军乘吴军退兵混乱时,派将军薛胜、蒋班率军追杀,吴军大败。
这时,伪装投降的张乔从背后杀来,吴军溃败逃散。诸葛靓看到大势已去,收集几百名败兵逃回江南。张悌不肯逃走,和沈莹、孙震一起力战而死。吴军三万多人,被斩杀七千八百人,其余全都逃散,晋军随后推进到长江岸边。
这时,扬州别驾何恽向周浚建议说:“张悌率领的吴国三万精兵,已经被我军歼灭,肯定上下震惊。现在,龙骧将军王濬已经攻占武昌,乘胜东下,所向皆克,东吴已经呈现土崩瓦解之势。我们应当迅速渡江,直捣建业,大军突然而至,一定能不战而迫降东吴。”
王浑认为,司马炎只是命令他出兵江北抗击吴军,如果渡过长江,就是违背君命,即使作战获胜,也难获得赏赐;如果战败,还要获重罪。王浑坚持按照原诏令行事,就地等待王濬的军兵到达,然后再统一协调各军渡江作战。
司马伷率领的一路大军,从正月出兵以来,迅速到达涂中,他命令琅琊国国相刘弘率兵进抵长江,与建业隔江相对,以牵制吴军;同时派长史王恒率领军兵渡过长江,直攻建业。王恒所部军进展顺利,击败吴国沿江守军,歼灭吴军五六万人,俘获吴国都督蔡机。
王濬所部在长江中上游获胜后,挥军顺流而下,三月十四到达牛渚。当王濬进抵距建业西南五十里时,孙皓才派游击将军张象率领一万水军前往迎击,但吴军这时已成惊弓之鸟,张象的部队一看到晋军的旗帜,便不战而降。王濬的兵甲布满长江,旌旗映亮天空,声势十分浩大,继续向前推进。
孙皓本来派将军陶浚前往交州征讨郭马叛乱,当陶浚行进到武昌时,听到晋军大举进攻的消息,便停止前往交州,返回建业。孙皓授予陶浚符节,命令他率领两万军兵迎击晋军,结果在出兵前夜便逃散一空。
这时,王浑、王濬和司马伷等各路大军逼近建业北岸,吴国司徒何值、建威将军孙宴等人交出印信符节,前往王浑军中投降。孙皓看到自己内部已经分崩离析,便采用光禄勋薛莹、中书令胡冲等人的计策,分别派遣使者送信给王浑、王濬和司马伷,请求降服,企图挑唆三人互相争功,引起晋军内部分裂。使者先把印玺送给司马伷。王濬这时正挥军前进,三月十五到达三山,王浑派使者命令其暂停进军。王濬不予理会,借口风太大无法停船,扯起风帆直冲向建业。
在当日,王濬率领水陆八万部众,舟船接连一百多里,攻入建业。孙皓反绑双手,由军兵抬着棺木,前往王濬的营门前投降。至此,晋军连克吴国四州、四十三郡,降服吴军二十三万人,吴国政权宣告灭亡,三国长期分裂的局面也随之结束。
黄河歌者曰:司马炎灭吴,结束了三国近百年的割据局面,百姓脱离了刀兵四起的混战,得到短暂的休养生息。“太康之治”时期,全国人口达到了三千五百万。统一全国后志得意满的司马炎,开始了荒淫无耻的享乐生活,后宫中的佳丽达到上万人,他每天坐着羊车在宫中四处游荡。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倒下来。孙皓的东吴是这样灭国的,司马炎建立的西晋也没有逃脱“王朝周期率”的魔咒,三十多年后旋即灭亡。时常品味三国这段历史,对于沉浸在天下太平喜悦中骄傲自满的执政者来说,无疑是一剂瞬间清醒的最好良药。
(全书完)
黄其军
作于2024年8月2日(古历甲辰年六月廿八)
文中照片来源于网络,对作者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期同类文章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