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璀璨的中华文化的历史星河里,书法无疑是其中最璀璨的一颗。其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永远值得自豪的艺术瑰宝。在大力推行“核心素养”的今天,书法教育蕴藏着丰富的核心素养资源,也是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人文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出: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而书法教育正好契合了核心素养的要求,为我们开启了书法教育的“核心素养”之门。那么,我们如何通过书法教育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效地发挥其育人功能
一
对照核心素养,了解书法育人功能
西方哲学家黑格尔曾说过:“中国书法最鲜明地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神。”的确,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正是依赖于汉字这个载体,通过书法发展史印证着中国文化的发展史。据《礼记》等典籍记载,西周时期还设有“国学”,教育内容为“六艺”,“书”列其中,春秋时孔子曰:“书以道事,诗以达意”,“诗”“书”并重,到了汉唐时期,要求入学的学子们须“习字,日纸一幅”,唐宋以后,“字”——书法一直成为了科举取士的重要依据之一。所以,书法教育是中国的传统,其历史悠久,今天我们对照核心素养,有必要厘清书法教育中的核心素养内容,以落实书法教育的育人功 能。
1.书法教育有助于学生“健康生活”
核心素养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健康生活”,塑造学生优秀的人格。自古以来,学习书法都以人品为重,“书学不过一技耳,然立品是第一关头。”颜真卿的书法不仅气势恢宏,也因为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成为了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而开一代书坛风气的元人赵孟頫则有毁有誉,人称其书风“媚俗”,这与他入仕元朝有着密切的关系;王羲之“骨硬”,虞世南“德行忠直”,颜真卿“忠义光明”,柳公权“心正则笔正”等等,都是“书品即人品”的真实写照。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中这样说:“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心,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清末书家杨守敬如是说:“学习书法,一务品高,二求学富,三须艺娴。” 要求“欲正其书者,先正其笔,欲正其笔者,先正其心”。所以,书法教育要以修养心性、培养健全人格为主,做到宁静致远、淡泊明志,要排除杂念,专心一致,追求“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通过书法教育,使学生养成宽容大度、以诚待人,与他人和谐相处的健康品质。
同时,书法学习它“讲气势、讲质感、讲节奏、讲力度”。要求书写做到:“刚柔相济,绵里藏针;力透纸背,入木三分;凝神静气,精神贯注;锋不偏,芒不露,形不滑、姿不媚;头正身正,臂开足安;有顿有挫,有轻有重,有缓有急”等等,做到这些无疑是对学生意志的磨练,是对学生注意力的培养,身体的锻炼,以及心境的提高都大有裨益。所谓“身正笔正”“运笔流畅、气韵贯通”,要达到这些要求,书写者自然要“平心静气,正身运力”,将身体的力量通过手指、手腕、手臂、腰背、双腿来发力,才能传达到“力透纸背”的书法效果。所以,坚持长期的练习书法,可以锻炼身体,通过“凝神静气,精神贯注”,可以使学生忘记烦恼、心情愉悦,使学生达到“健康生活”的核心素养目的。
2.书法教育能提升学生“人文底蕴”
核心素养之“文化基础”强调了“人文底蕴”,而其核心就是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书教育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十分深厚。书法教育不是简单的教学生写好字,而重在提升学生的人文底蕴,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所以其首要任务是文化的传承,书法教育要向学生传递:书法文化、美学、汉语言文学及汉字、历史、考古及中国古典哲学等诸多方面的文化基础知识,写好字只是书法教育的一个方面,而学习书法的过程及文化熏陶才是关键。例如:通过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可以更深一层的了解中国文化的历史变迁,接触到中国历史文化演变的脉络;例如我们在临摹王羲之《兰亭序》时,不仅被“天下第一行书”的美感所折服,更是受其文学内容的启迪和教育,对王羲之所在时代的人文背景也有所感悟,这与核心素养的要求完全吻合,达到了提升学生文化底蕴,完善学生人格,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的目的。
3.书法教育能培养学生“学会学习”
书法教育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首先是学生观察能力培养。例如书法教学讲究“审帖、读帖、临帖、背贴”,这无疑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其次是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书法艺术具有“形象”和“抽象”二维性,书法艺术中的形象是指遵循“道法自然”的规律,如“钟繇书如云鹄游天,群鸿戏海。”“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阕。”等等。同时,书法“挫万物于笔端,不拘常理常形”,它通过丰富内涵的抽象线条及造型表现书法的内涵;第三是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书法艺术以灵动、抽象、富于变化的线条给人以复杂多样的美感,能使欣赏者的心灵宁静,并唤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蓬勃的的生命活力,激发人的豪情和不屈的斗志;第四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书法教学从学生临帖入手,最终要使学生创作独具个性的书法作品,完成从“写”到“书”的蜕变,最终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所以,通过书法教育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解决了困惑学生“学什么”“怎么学”的方法和思维问题,教会了学生“学会学习”。
二依据核心素养,完善书法课程体系
书法作为我国的一门传统艺术,博大精深,其中蕴藏的教育功能也源远流长。但把书法教育作为中小学教育的一门课程,也是近些年才提出来的,虽然在我国六七十年代小学语文课中有“写字”内容,但没有成为专门的课程。党的十八大指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而学校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最重要的载体是课程,所以构建书法课程体系,是落实核心素养“人文底蕴”的关键,也是指导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基本框架。
1.核心素养是完善中小学书法课程体系的依据
有人说:课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一个国家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主要是通过课程的设置和课程的实施来落实的。所以,我们今天设置书法课程,是因为这门课程对立德树人、落实核心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书法课程的育人功能,正好吻合核心素养的需要,符合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而在书法课程的设置上,我们要紧紧围绕培育学生核心素养这一目标进行设计,无论是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还是组织课程实施。为此,书法课程首先要凝练确定本课程的核心素养,即学生通过书法学习之后应该形成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也就是书法课程的育人价值。例如,书法教育中的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人文素养等,通过凝练书法教育的核心素养,自觉认识书法教育必备的品格和基本能力,发挥书法育人的功能。因此,我们要以核心素养为依据,完善书法教育课程体系,最终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
2.核心素养是落实中小学书法教育目标的保障
2013年2月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指出,书法课程目标是:1.学习和掌握硬笔、毛笔书写汉字的基本技能,提高书写能力,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2.感受汉字和书法的魅力,陶冶性情,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化品味;3.激发热爱汉字、学习书法的热情,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爱国热情。从目标不难看出书法教育的育人功能,这正是书法教育课程设置的根本目的,只要我们认真审视,就会发现目标中蕴含的核心素养——即“书写能力、审美情趣、文化自信、爱国情怀”。目前在我国中小学书法教育中,书法课程的核心素养如何凝练和表述,还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还存在对接问题,但《指导纲要》中透出的核心素养内容已经显而易见了。所以,书法作为中小学教育的一门新兴课程,它具有功用性和人文性的双重特征,它既有书写的功用,又是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凝聚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精髓,是中国元素的重要符号。在以人为本的今天,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继续深入,书法教育的文化价值、人文价值就显得更加突出了。
因此,我们以核心素养为契机,要认真挖掘和落实书法教育的基本功能,落实其课程目标。其一,以培养“方面发展的人”为目的。书法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也就是面向培育“全面发展的人”,书法教育作为中小学教育的基础课程,它不是为了培养少数“书法家”,而是通过该课程来提高全体学生的人文素养;其二,培育学生的书写能力、审美情趣、文化自信、爱国情怀是书法教育的核心素养,要实现这一目标,不仅要重视知识与技能,还要重视过程与方法,更要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把书法教育的育人功能、书法课程的核心素养贯穿于书法课程的设计和教学的全过程中去,避免回到简单的只重视技能训练的传统教育的“老套路”中去。只要我们以核心素养对照书法教育,书法教育才能健康发展,才能为培育“全面发展的人”才做出它特有的贡献。
三坚持核心素养,拓展书法教育渠道
近年来,学生学习书法的人数越来越多,但大多数学生参加学习多为社会机构办的“特长班”,而学校书法学习多是“兴趣活动”或“社团活动”,且学习内容简单并缺乏系统性。因此,把书法教育列入中小学课程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国家明确规定:“小学3——6 年级每周安排1课时用于毛笔字学习,普通中学可开设书法选修课”,这对于中小学书法教育打开了“方便之门”,其意义必将“泽被后世”。但仅靠这有限的课时进行书法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书法学习需要大量的时间来保证,需要滴水穿石般的“基本功”训练。所以,如何拓展书法教育渠道,是目前中小学书法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1.书法教育与语文教学相融合
“写字”与书法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学校开设书法课以后,语文教学关于学生书法的教学不但不能削弱,更要加强两门课程的配合与互动,把语文教学的写字与书法课衔接起来,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引导学生的书法学习与训练。同时,语文课程体系要适当增加书法艺术教育内容,例如: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稿》,以及书法育人的典故等,加强书法教育与语文的融合,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
2.书法教育与相关课程的融合
书法教育所蕴含的核心素养成分,其实与其它学科的学习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我们要发掘梳理书法教育与其它学科的“结合点”,例如与美术、艺术、历史、品德学科的交叉点,通过学科教学的点拨和引导,激起学生的书法兴趣,拓宽书法教育的途径。
3.书法教育与学校社团活动的融合
目前,中小学社团活动五彩缤纷,丰富多彩,书法社团已经是许多学校必备的社团之一。开展爱书法社团活动,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书法的热情,而且有利于书法教育的普及。学校通过组织学生参加书法社团,培养了具有书法天赋的“好苗子”,也带动了其他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了学生的文化底蕴。
4.书法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许多学校加强了书法作品的布置和张贴,刻意打造“书香校园”,以弘扬优秀的书法教育文化。例如,有些中小学开设书法教育“校本课程”,打造书法特色校园、书法特色班级,通过学校师生的书法作品的展示,宣传传统文化,宣传学校的办学特色,发挥了书法育人的功效。
5.书法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融合
事实上,学生书法的学习多与家庭的教育和熏陶是分不开的。我国许多家庭非常重视“书道”,家庭蕴藏着丰富的书法教育资源,学校书法教育应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做到家校融合,助推书法教育的;同时,学校书法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融合,有利于推动全社会弘扬书法文化,让书法融入生活,达到“大手拉小手”的社会效应。书法教育只有走融合发展的道路,才可以拓展书法教育的渠道,落实书法教育的核心素养,推进中小学书法教育可持续发展。
总之,今天书法教育走进课堂,其意义非凡,可以说它是落实核心素养的“神来之笔”。中小学书法教育并不是让每一学生成为书法家,而让每一个孩子都写一手好字,以此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全面落实核心素养,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
文章来自网络作者:高继生,52岁,男,高级教师,兰州市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研究方向:教育教学及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