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古老行业•第13行中医中药业(四)医药行里的历史典故

岐伯

1.岐黄之术

岐指岐伯,岐伯是传说中的医家,黄帝的臣子;黄指皇帝,黄帝是传说中原各族的共同领袖。岐黄之术指的是黄帝和他的臣子岐伯等人坐而论道,探讨医学问题。

现存我国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是《黄帝内经》,此书托黄帝与岐伯讨论医学,并以问答的形式而成,被认为是中医药学理论的渊源,是最权威的中医经典著作。

后来,中医行业出于对黄帝、岐伯的尊崇,遂将“岐黄之术”指代中医医术。


董奉

2.杏林

杏林是中医学界的代称。典出三国时期闽籍道医董奉,根据董奉的传说,人们用 “杏林”称颂医生。医家每每以“杏林中人”自居。

道医,以老子《道德经》的“道”为基本理论、以老子《道德经》的“道”为核心内容,以形神兼治为手段的医学及发展出来的“道医学”流派。道医学通过对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认识和体悟,形成的一套具有宗教色彩或民俗文化性质的心身医学体系。

三国时期,吴国有一位道医,名叫董奉,家住庐山。他常年为人治病,却不接受别人的报酬。

得重病的人,他给治好了,就让病人种植5棵杏树;病情不重的人,他给治好了,就要病人种植一颗杏树。这样十多年以后,杏树就有十多万棵了。

春天来临,董奉眺望杏林,仿佛金色的海洋。他感到十分欣慰,就在林中修了一间草房,住在里面。

待到杏子熟时,他对人们说:“谁要买杏子,不必告诉我,只要装一盆米倒入我的米仓,便可以装一盆杏子。”

董奉又把用杏子换来的米,救济贫苦的农民。

董奉去世后,“杏林”的故事一直流传了下来。

后来,人们在称赞有高尚医德,精湛医术的医生时,也往往用“杏林春暖”“誉满杏林”“杏林高手”等词句来形容。近现代的一些医药团体、杂志刊物也常以 “杏林”命名。“杏林”,已成为医界的别称。

与杏林相关的还有一个 “虎守杏林”的传说故事。主人公还是董奉。

董奉一天回家途中遇茅草丛中卧着一只老虎,细看老虎没有吃人的凶相,只是一动不动,抬头张嘴,大声喘气,流着泪,表情很痛苦。

原来老虎是求董奉给它治病。

董奉仔细看了老虎说:“明天此时你来此等候,我给你治病。”

老虎点头走了。

第二天,董奉把两个铁环戴在胳膊上,叫老虎张口,铁环用来防虎咬。他用手掏出老虎喉咙里的骨头,治愈了老虎的病。后来老虎为了报恩,就为董奉守候杏林。

这个故事跟孙思邈“虎撑”的故事有些相似,但后来,人们用“虎守杏林”这个词来褒扬像董奉那样有高超医术的人。


五月十五,是苏耽成仙升天的日子

3.橘井泉香

“橘井泉香”这则典故与道医苏耽有关。

西汉时湖南有一位叫苏耽的道人,身怀绝技,对母亲极为孝顺,后得道成仙。

在成仙之前,苏耽嘱咐母亲,明年将有疾疫流行,到时可用井中的泉水泡橘叶来救治。

第二年果然发生大规模疫情,他的母亲便遵照嘱咐,用井中泉水泡橘叶施救众乡邻,救活了无数人,一时传为佳话。

这则 “橘井泉香”典出《列仙传》之《苏耽传》,清代官员陈梦雷著《古今图书集成》将其收人《医术名流列传》之中,流传甚广。

“橘井泉香”一词与“杏林春暖”“悬壶济世”一样,在中医学界脍炙人口。过去医家常常以“橘井”一词或橘、杏并用来为医书取名,诸如“橘井元珠”“橘杏春秋” 等,寓意深刻。


华陀

4.青囊

青囊本是古代医家存放医书的布袋。现在一般指中医,是中医的别名。它的来源与三国时名医华陀有关。

据说,华佗被杀前,为报狱吏侍奉之恩,曾将所用医书装满一青囊送与他。华佗死后,狱吏也行医,使华佗的部分医术流传下来。

据此,后人称中医为“青囊”。也有将青囊喻医书的,如明代邵以正的《青囊杂纂》、清代赵濂的 《青囊秘效方》等。


药王孙思邈

5.抓药

“抓药”这一典故来源于唐代 “药王”孙思邈。

孙思邈经常外出行医采药,无论走到哪里,只要有好的药材,他就不畏艰难困苦地去采。因为采的药材很多,它们的性味功用又不相同,所以不能混杂放在一起。

为了便于分类放置和使用,他就特意做了一个围身,在围身上缝制了许多小口袋,凡采到一种药材,就装到一个小口袋里,使用起来就方便多了。

有一次,孙思邈行医采药来到一个村庄。忽然间一阵狗叫,只见有一妇女躺在地上,嘴里不断发出“哎呀”的痛苦喊声。原来这位妇女的小腿被狗咬伤了,鲜血直流。

孙思邈急忙从围身口袋里拿出一种药来,给这位妇女敷上,不一会儿,这位妇女小腿上的血止住了,疼痛也减轻了许多。

她的丈夫见此情景,十分感激,忙拜谢孙思邈的救治之恩。

孙思邈药王就是这样,采药走到哪里,行医治病到哪里。他给病人诊治后,就从口袋里拿出药来,因为药物配伍不需要很多,总是以小袋里一小撮一小撮地抓出来,所以人们就把它叫“抓药”。

后来,人们开药店,为了使众多药物不易混杂,更便于分类取药,店主也仿照“药王” 的办法,将药柜内做成一个个小抽屉,小抽屉里再隔成三四个方格,以贮藏放置各种药材。小抽屉的外边写上中药名称,以便记取,免于混淆。

直至今天,病人到药店买药时,有的地方仍叫“抓药”。


范仲淹

6.不为良相,愿为良医

“不为良相,愿为良医”,这句话跟范仲淹有关。后来,成了中医人常常说到的一向话,它把“医”与“相”并提,更使人深觉学医责任重大。

宋代名儒范仲淹,在成名前有一次到祠堂求签,问以后能否当宰相,签祠表明不可以。他又求了一签,签祠说“如果不能当宰相,愿意当良医”。

于是范仲淹长叹说:“不能为百姓谋利造福,不是大丈夫一生该做的事。”

范仲淹一直认为,有才学的大丈夫,固然期望能辅佐明君治理国家,造福天下,哪怕有一个百姓未能受惠,也好像自己把他推人沟中一样。要普济万民,只有宰相能做到。

现在签词说他当不了宰相,范仲淹觉得要实现利泽万民的心愿,莫过于当良医。如果真成为技艺高超的好医生,可以上疗君、下救民,中能保身长全。现在看来,身在民间而依旧能利泽苍生的,除了良医,再也没有别的了。

这就是后世相传 “不为良相,愿为良医”的由来。那些胸怀大志的儒者,把从医作为仅次于致仕的人生选择,正是因为医药的社会功能与儒家的经世致用的思想比较接近。

除了上面介绍的以外 ,还有喻指良医的“折肱”“和缓”,喻指医术高明;“上池”“窥垣”,代指医药的“理瀹(yue 第四声)”等。这些中医药典故,同样包含了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也是中医中药业进一步丰富知识的重要内容。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922评论 6 49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591评论 3 3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0,546评论 0 35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467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553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580评论 1 29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588评论 3 414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334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780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092评论 2 33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270评论 1 344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925评论 5 33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73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94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37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154评论 2 36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127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