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礼这个玩艺儿怎么能废掉?》中,我强调的是这么几点:
当女人作为性资源;
当女人作为一个劳动力从女家让度到男家;
当新成立的小家庭需要一些启动资金……
这都需要彩礼的支撑
自认为已经说全了。
大半夜的,一个兄弟跟我强调:
彩礼其实是农耕文明的劳动力交换……
我说,我的文章中,有这个点,就是没有详剖。
我这个兄弟的意思,彩礼是必须要的。出发点就是农耕文明的劳动力交换问题。
他还补充了两点外围的东西:
一、少数民族不会歧视私生子,因为小孩子从小就是劳动力。两三岁就可以帮家干活了。
二、某些少数民族惩罚偷情者——如果男方是掏了十头牛这样的彩礼,则你与捏家女人偷情,则罚你两只羊,也是说得过去的。
这些我都同意。
我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陷阱》里,介绍过少数民族的转房婚,就是男人死了,媳妇儿与孩子,会转嫁其他兄弟,甚至没了兄弟还可以转嫁侄儿,就是基于,女人与孩子,都是资源与劳动力,是家庭财富的一部分。
农耕文明下,每个家庭,都是一个生产单位。
每个人,都是家里劳动力之一员,资源一部分。
但婚姻,让女人长成之后,就作为资源与劳力,让渡给男家了。
男家可不得出一笔费用么。
按当时的概念,这笔劳力费出得越高,女方身价越高,女方家也越有面子。
按现在的观察,当然是穷的地方,彩礼要得越高。而富的地方,陪嫁反而越高。
出于同一个思维,女方家在拿到彩礼后,会眼睛眨也不眨地,用在女人兄弟的婚事之上,依然是由于,男方要从别家拐来一个成年劳动力。
只不过这种劳动力交换,既有时代价值,又有地区价值,既有流行价值,又有个体价值——所以相亲公园里,什么条件都要列在明处,就不必大惊小怪了,男女双方的出身、才貌、性格、学养、脾气、财富、增值空间,都是议价的一部分。这就相当于两个公司合并上市,门当户对,都是题中之义。
所以灰姑娘嫁王子,是灰姑娘的梦。
落魄书上遇狐仙,是灰太郎的梦。
现实中都不太可能。
现在人对彩礼有接受,有不接受,说明人类正在走出农耕文明,甚至未来要走出婚姻本身也不是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