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是“倚龙的读书俱乐部”关于《心理学百科》解读的第48讲。
今天这一讲,我们要讲的是从出生到死亡,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8个阶段性的“人格冲突”。
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可以对自己、孩子、爱人、朋友、陌生人所处的“人格冲突”阶段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试着调节好这些冲突,从而管理好自己,并且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
下面,就来详细说一下这8个阶段性的“人格冲突”吧。
一、“信任与不信任”的冲突
第一阶段是从出生到1岁,差不多是襁褓阶段。这时候的婴儿经历着“信任与不信任”的人格冲突。
如果婴儿得不到持续性的满足,他们将会有不信任感,并且这种不信任感会在未来的人际交往中持续出现。
所以,面对1岁以内的小婴儿,就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所有要求吧。只要他们不哭闹,就能顺利度过这一阶段。
二、“自主与羞耻、怀疑”的冲突
第二阶段是从1岁到3岁,差不多是托班阶段。这时候的婴儿经历着“自主与羞耻、怀疑”的人格冲突。
因为在这个阶段,婴儿开始探索这个世界。
在探索过程中,婴儿会面对一些小小的失败或者是家长的小小的惩罚。这些失败或惩罚,都会给他们带来羞耻感和怀疑感。
不过,只有学会平衡这种感觉,他们才能发展出健康的意志力。
三、“主动与内疚”的冲突
第三阶段是从3岁到6岁,差不多是幼儿园阶段。这时候的宝宝经历着“主动与内疚”的人格冲突。
因为在这个阶段,宝宝会开始主动地、有目的地去做一些事情。同时,他们也会认识到有些事情会反过来对自己和他人产生不好的结果,从而产生一种愧疚感。
四、“勤奋与自卑”的冲突
第四阶段是从6岁到12岁,差不多是小学阶段。这时候的孩子开始接受正式的学校教育,学习正式的社交技能。
这个阶段的孩子知道了学习、生活要“勤奋”,但是他们又把握不好“勤奋”的程度,他们会过度强调“勤奋”的作用。
他们认为,如果没有实现自我的价值,肯定是因为自己不够勤奋,从而产生出一种自卑感。
五、“自我统一性与角色混乱”的冲突
第五阶段是从12岁到18岁,差不多是中学阶段,也是青春期阶段。这时候的青少年开始思考起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这个阶段的青少年很敏感,面对着生理上的改变和思想上的觉醒,他们会困惑于“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要去哪里”这类问题。
六、“亲密与孤独”的冲突
第六阶段是从18岁到35岁,差不多是青年阶段。这时候的青年开始了成年人的生涯。
一方面,他们开始体会到爱情等亲密的关系;另一方面,他们必须要学会独立面对生存、职业、爱情、婚姻这类问题。
七、“生育与自我关注”的冲突
第七阶段是从35岁到60岁,差不多是壮年阶段。这时候的壮年已经基本适应了成年人的生存规律,并在社会上有了一定的地位,有了一定的威望,算是中流砥柱。
这一阶段,他们基本都有了下一代,需要为了下一代而付出和努力。而另一方面,他们也要通过工作、社交,为社会做出贡献,以体现自我的价值。
八“自我调整与绝望期”的冲突
第八阶段是从60岁到死亡,差不多是老年阶段。
这一阶段,他们一方面会开始反思他们过往的种种,过着相对安逸的老年生活;另一方面,他们会开始出现生理和思想的老化现象,会产生一种等待死亡降临的绝望感。
九、总结:
今天,我们主要讲了从出生到死亡,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8个阶段性“人格冲突”。
这8个阶段性的“人格冲突”分别是:
1.“信任与不信任”的冲突;
2.“自主与羞耻、怀疑”的冲突;
3.“主动与内疚”的冲突;
4.“勤奋与自卑”的冲突;
5.“自我统一性与角色混乱”的冲突;
6.“亲密与孤独”的冲突;
7.“生育与自我关注”的冲突;
8.“自我调整与绝望期”的冲突。
另外,有2点需要再强调一下:
1.如果不能处理好某个阶段的“人格冲突”,那么这些个冲突会在之后的阶段持续出现;
2.如果能良好地处理前面阶段的“人格冲突”,那么会有利于后面阶段冲突的调节。
最后,还想说两句:
虽然大家可能会觉得这样的“人生阶段”、“人格冲突”的划分过于绝对和片面。
但是,人世间是没有绝对的事情的。面对一个大致的框架,我们可以做的是用这些去参照我们的真实人生,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好了,今天的“倚龙的读书俱乐部”关于《心理学百科》的解读就到这里。
欢迎大家关注我们,并且记得收藏、转发、评论。
我们下期再见,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