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想去眉山丹棱的幸福古村了,趁着元旦假期天气晴好驱车前往。
【优酷视频:2025-01-01 四川眉山丹棱~幸福古村】(音乐《茶马古道》<作曲:罗诗栗Zcey Lo>)
古村位于四川省丹棱县城西12公里,丹顺公路穿村而过。据说,该村以其远代的古道文化、典型的农耕文化和传统的民俗文化,被称为“农耕文明的活标本”。上世纪过来的人都知道,80年代,有一部电影,叫《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古村即是电影的外景拍摄地。如今,古村以其独特的古村落资源,成为全国特色村庄、全国绿色村庄、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入选首批“四川最美古村落”、四川乡村旅游精品村寨。
幸福古村,又称赵桥,这里海拔600-900米,森林覆盖率达80%。古村依山而建,临溪而立,土墙青瓦的川西民居院落散布其中,错落有致。
村内散布着千年银杏夫妻树、“龙抬头”、“青蛙坐”、鹰嘴崖、清代石拱桥“赵桥”、“大寨梯田”、“盐铁古道”、古城牛角寨等近30个自然和人文景观。丹马盐铁古道,布满青苔和脚板印痕。古道曲径通幽,溪水潺潺而流,溪边有老水车咿咿呀呀……
行走在山村起起伏伏的村道上,视野在浅丘谷地以及梯田茅亭间穿梭,空气格外清新,阳光暖融融地投下冬季李树桃树精干的树影;村民或在树下忙碌,或在路旁贩卖,都是热心地回答路人的问询。
丹顺古道,在幸福古村境内有近5公里的路程。赵桥,是丹顺古道的必经之地。这座长满青苔和藤蔓至今依然完好的石拱桥,静静地横跨于赵桥河上,无声地向人们诉说着昔日的繁忙。清嘉庆年间,迄今270多年,有赵某者慨然以建桥为己任,倡首募众,邀集石匠,开采石料,砌石建桥,不逾月而桥成。“赵桥”之名由此而起,赵桥之人以“赵桥”之名而引以为荣。从此,这条上可达名山、雅州,下可至丹棱、眉州的古道,再已不受阻于激流洪水了。赵桥,如今已成为幸福古村的标志之一。
石桥一旁,立有古亭石碑,讲述着一个“盐铁古道”古老的故事:盐铁古道因运输盐铁而生、起源于唐宋时期的盐铁互市,是滇藏茶马古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古道东起眉山岷江码头、西出眉山城,经白马铺、东馆、丹棱城西白塔寺、观冲山、黄金沱,过幸福村,西去顺龙场、雅安名山马 岭、雨城,汇入滇藏茶马古道路网。这条古道盛于明清、二战中后期最为兴盛。这种盐与铁的贸易,促进了社济的日趋繁荣。 然而时空更替,斗转星移。在现代交通日新月异迅速发展的今天,这个盐铁古镇幸福古村段幸运地保存至今并可相对完整,它向世人散发出神秘的原始气息,洋溢着质朴纯净的古道文化。这里是感受体验古道文化的最佳之地。
村子里还留有“农业学大寨”的遗迹。
据村民介绍,赵姓人家建成赵桥之后便修建赵氏祠堂,并于祠堂附近栽上一株银杏树。这株银杏,树高五六十米,树围四五米,每年可采白果上千斤。有趣的是,树干于两米之上分为两股杈并立直上,于十多米处又连理在一起。老远望去,银杏树两大主枝上的枝杈互相穿插,共同撑起一顶郁郁葱葱的树冠,似亲密搂抱长相厮守,因而被人们称之为“夫妻树”,成为幸福古村的标志之一。
古村人很质朴,在景区外围我们想绕道去停车场而迷了路,按一位村民的指引择小路而行,而我们并未找到“出路”,反而痴迷于“导航”又反向回去;远远的,那位村民反复叫喊:“你们怎么又回来了?”看得出他心里很是不安:“我不会骗人的。”我夫人只得说:“我们意见不合,他们还想在景区里玩玩。”村民似乎释然。
于是,我们“歪打正着”,在“幸福公社”吃到了可口的饭菜。
(相关资料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供稿:眉山市党史和地方志编纂中心【方志四川•历史文化】丹棱幸福古村:农耕文明的活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