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对移动端APP常见架构与设计进行了小结,实际工作中,还是要根据APP定位、目标用户、功能特点等进行架构与设计选择。
PS:有不足之处,欢迎指正~~也欢迎继续补充APP常见架构与设计呀~
一、整体架构
1. 底部Tab标签
通过点击底部Tab标签切换不同页面,可以说是如今众多APP的标配了。
典型的如:微信,微信底部4个Tab分别是微信、通讯录、发现、我,更新迭代这么多年,一直很稳定,即使增加了很多功能,但微信的整体架构依然很简洁、稳定,佩服龙哥。
一般底部Tab标签为2-5个,超过5个通常会折叠。个人感觉过多的Tab标签会影响用户对APP主要功能模块的认知。
2. 底部Tab+顶部文字标签
有些Tab标签对应的页面有不同类型的内容,此时可在页面上方同时设置顶部文字标签,使该Tab标签下的内容能够更清晰、有条理的分类。
如:抖音首页底部Tab标签上方有关注、推荐两个文字标签。
3. 其他
底部Tab的形式适用于APP有多个主要功能模块,每个模块可单独成页。
而有些APP核心功能很突出,且各个功能模块均依附于该核心功能;或是核心功能非常重要,其他功能相对弱一些。这样可能不太适合以底部Tab形式设计APP。
对于核心功能很突出、且各个功能模块均依附于该核心功能的情况,可以考虑用卡片形式,如:faceU,它的核心功能是打开摄像头拍照,主要功能有贴纸、滤镜等,这些主要功能是依附于拍照这个核心功能的,因此比较适合卡片形式的架构。
对于核心功能非常重要、其他功能相对弱一些的情况,可以考虑打开APP后,开门见山直接显示核心功能,其他功能隐藏在次级页面,如:滴滴,打开APP后直接进入打车页面,凸显核心功能,其他功能如:订单、客服、消息等,均折叠隐藏在次级页面。
二、局部设计
1. 列表布局
列表布局即通过一行行列表的形式展示每项内容。这种方式扩展性好,可上下滑动展示更多内容,适用于并列、平行内容的展示。
常见的如设置页面:以列表形式展现每项可设置功能,右侧显示“>”,表示有更多操作;或者右侧直接显示开关按钮、默认选项等。常见的列表布局还有对话列表、歌曲播放列表等等。
同时如果展示内容有分类,则可以通过增加行间距的方式,将不同类别的内容聚合在一起。
2. 宫格布局
宫格布局即以宫格平铺的方式呈现各个功能入口,这种方式使用户能够直观、清晰看到各个功能入口,比较适合提供服务/功能较多,且各服务/功能相对独立的APP。
每个宫格区域一般是以图标+标题的方式展示,标题不易过长。
如:支付宝以宫格展示各项应用入口,微信以宫格展示可提供的第三方服务入口。
3. 瀑布流布局
以瀑布流方式展示图文内容,所展示内容错落有致,可通过滑动的方式查看更多内容,沉浸感、流畅感好。
常见的如:旅游类APP,图文信息比较多且更新频繁的APP。
4. 抽屉式菜单
抽屉式菜单,即点击导航按钮,将二级菜单像拉抽屉一样拉出来。
这种形式能极大程度保持页面简洁,节省空间,但由于功能隐藏在子菜单中,比较适合不太重要的功能。
常见的如:个人中心、设置等,会比较多的隐藏于抽屉式二级菜单中。
5. 手风琴菜单
手风琴菜单表现形式为,通过点击一级菜单按钮,能够实现在子菜单展示与收回之间的来回切换。
常见的如:QQ好友分组列表,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了。
这种形式的菜单能够在保持界面简洁的情况下,实现信息扩展,比较适用于两级结构的分组信息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