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
[太阳][太阳]2024年6月,1179万应届毕业生步入社会,相比23年增加21万。据国家统计局调查结果显示,2024年全国城镇不包含在校生的16-24岁劳动力失业率为17.1%,创历史新高。对此,不少大学生自嘲道“毕业即失业......”。
[太阳][太阳]一边是高毕业人数,一边是高失业率,不少专业入学前还是热门专业,等到毕业找工作时却已饱和甚至面临“红牌”。一些专业在大家眼里或许光鲜亮丽,实则可能隐藏着就业难的隐忧。
图片是就业较低的四类专业!
下面是我写的思考:
我们的教育目标是什么?“考个好大学,找份好工作”适应现在的时代吗?昨天还让孩子们思考“为什么要严要求他们,让他们遵守规则?”因为要适应社会发展,1998年就说下岗就下岗着,今年南方无人驾驶汽车启用,人工智能的大量投入使用,往日热门的土木工程现已难就业……时代发展太快了,还用我们那时候的育人目标来要求新一代的他们,真的适用吗?正好昨天讲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让学生看庐山风光视频,说出观察点时,我当时触动就挺大的——有多少人目光就仅能看眼前呀!看到的还往往是不好的人事物,徒增自己烦恼。站在高处,往往云雾缭绕,视线反而不清晰,这不亦是在说告诉我们凡事莫较真,模糊含糊才是真理嘛!让学生看“远近高低”庐山图片时亦想到:从不同的角度看世界,看到的风景是不一样的。我们在面对人事物时,是不是也需多维度去看呢?昨天晚上录的视频《认识自我,悦纳自我》想传递的亦是这个观念——看到自己的优点,接受自己的不足,不断完善自己,活成最好的自己。不要把目光局限在自己或他人的缺点与不足上,用“虽然我(他)某方面不好,但是我(他)某方面亦很好”来看,心态马上转变。
没有白干的活儿,昨天晚上录完后,对自己先有了影响。早上六点多,妈妈的电话把我叫醒,不小心碰到了。我昨天晚上找电话问还有多少活时,妈妈说不多不用我回去了,我想到下午还得送孩子上课就说不回去了,但心里多少还有些惦念,有些愧疚(就放一天,我想休息休息)。老公问怎么回事时我说了估计妈妈还是渴望我回去,说话有点情绪,老公就说地是妈愿意种的。若搁以前,我本来就愧疚,他再这样说,我就会生气。但今天用“虽然但是”的方式,我很快意识到他在护着我,对他说“你的那句话疗愈了我,谁的人生谁负责,我一下子不愧疚了。我要先爱自己”。因为我开始想传播家庭教育理念,我又是要求别人做到自己需先做到的性格,所以我在悄然改变着。齐老师说的真对,发心很重要。好的发心带来好的回报,受益的终是自己[呲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