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其实这话说迟了。每年立春都在2月4-5日,此时立计,已经春暧花开。而真正从长计议应从小寒始,因为恰在每年元月5-6日。上接冬至“数九起,水泉动”,下连大寒“一候鸡乳,征鸟厉疾,水泽腹坚”。一切深藏不露,伺机待发。正如英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诗“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看来一个人还是浪漫点好,唯浪漫,才乐观。由此想起2018年前岁初网上两件浪漫的事来。一是2018年前微信上纷纷流行晒“18”;二是2018岁后大家又纷纷晒过去一年支付帐单,并通过蚂蚁智能助理,每个人都晒出了新的一年“关键词”----反正都是好词。据我所知就有:旺、能干、颜值正义、温暖、当家、范儿、自由、潮、坚持、柔软等。
遗憾的是今年支付宝这两项免费福利都没有了,并引起了很多年轻网友的吐槽。说真的,以上两件事都代表了当代年轻人的浪漫和乐观。我作为一名“65”后,对“18”早已不敢回忆。一年支付宝也实在用不了几个钱。倒是一年前支付宝蚂蚁智能助理给予我的年度关键词是“能干”,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因为他所说的“能干”其实是“总能找到合适的替你干”,并希望我在“2018年腾出更多时间享受生活”。
这话说到了我心坑上。时间过的真快,一恍我和老婆都已年过半百。不禁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想起小时候,过个年那是天大的事。天好象也比现在冷多了,但人却好象比现在不怕冷。记得有一年大雪初晴,我和几个发小光屁股赤着足在雪地狂奔打雪仗。一到农历十二月,就屈指一天天数着盼着除夕倒计时。那时还是公社集体化,分个鱼,分点猪肉票,甚至分点藕,都是每户人家的大喜事;爆米花、切冻米糖、炒点花生瓜子那是小孩家一年最大的渴望。那时时钟也走的特别慢。即没有电视,更没有春晚。除夕大人在家守夜,小孩子在一年春节前后才开通的村道路灯下玩耍。大年初一一般不出门。从初二开始才陆续走亲访友拜年。那时也没车,拜年大多走路。亲戚多的每天走一家,至少要拜到初七八九。再接下去有条件村坊开始做老戏,至少热闹好几天。反正不过正月,这个年不算结束。过了正月,漫长的一年又开始了。小的读书,大的劳作,周而复始。。。
而今却是空间时间仿佛都缩短了变快了。如“小目标先挣它一个亿”的王健林在2016年11月30日24小时内走了“两个国家,三个城市,飞了6000公里,签约500亿合同”。而有报道说,香港影星梁朝伟有时闲着闷了,会临时中午去机场,随便赶上哪班就搭上哪班机,比如飞到伦敦,独自蹲在广场上喂一下午鸽子,不发一语,当晚再飞回香港,当没事发生过。MY GOD!这是什么速度呀。
对于古今时空变化,我总有一种错觉,随着宇宙空间的相对压缩,时间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如现在的一年就相当于古代的好几年。人生七十古来稀,而今六十第二春。美国《纽约客》旗下著名高级编辑和科普作家艾伦·柏狄克写过一书《为什么时光飞逝》,印证了我的猜想。本书一个核心内容就是阐述了“时间到底是客观存在的还是可以被塑造的?人有时候感觉时间放慢了脚步,有时候又感叹时光飞逝,到底是心理作用,还是时间相对于人的感知会有变换节奏?”古话说“春宵一刻值千金”。为什么这“一刻”特别值钱?因为这是“春宵”,是人生极乐时刻。按照艾伦说法:“当我们欢乐的时候,时间并没有飞逝。只是当快乐结束之后,我们才发现时间没有了。”
“何处西风吹瘦影,两鬓霜丝无计除。”苦难让我们感受时间过的特别漫长。同样快乐也让享乐的人时间过的飞快。这或许是上帝赋予我们芸芸众生的相对公平。又想起了我最喜欢的公众号《罗辑思维》创始人罗振宇在2017年《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中引用的结束语:“岁月不饶人,可我们又何偿饶过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