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本书系连载,每篇大致以一个故事为主,内容前后连贯,如果您觉得前因后果、故事背景不太清楚,那是因为前后章节中可能已经交待过了,想了解它们,掌握历史全貌,请关注V信公种号,里面有完整内容。加油!
第二节 战神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地图,薛举所在的地方陇西大不一般,可称是战略要地。
陇西位于黄河以东、陇山(即今六盘山)以西,由北部渭河流域、南部嘉陵江流域、西部山地高原三部分组成,是关中平原、汉中盆地、四川盆地之间的枢纽,素有“秦陇锁钥,巴蜀咽喉”之称,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从地形上看,这里与关中大平原只隔了一道陇山,泾河、汭河、千河从陇山发源,浇灌了关中肥沃的土地。
换句话说,这里居高临下,向东就可以俯视关中,对关中具有天然压制的地理优势,对长安是个巨大的威胁。
这么说吧,就像是在李渊的头顶,悬了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
历史上这里是秦国的大后方,秦国就是从这里出发统一天下的。
而且这里盛产战马,匈奴、羌、汉各族势力交叉,人员混居,民众慓悍,尚武之风甚浓,是诞生优质骑兵的摇蓝,倘若训练得法,战斗力是相当恐怖的。
薛举就有这样的一支骑兵,号称陇西铁骑。
这就是他快速起家、称霸一方的重要原因。
当时的西秦,西面是李轨和西域,这里地广人稀,即使占领了也没什么意思。
北面和南面都是大隋的地盘。大隋虽然民变四起,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势力还是不小的,薛举还没有摸老虎屁股的打算。
只有东面的李渊,近在咫尺不说,还刚刚拿下长安,根基不稳,并且是关中要地,就打它了!
西秦和长安中间只隔一个扶风郡。十二月,薛举命薛仁杲前去进攻扶风郡。
这里就是关中西部了,离长安只有二百多里地,倘若有失,下一步就是攻打长安,将对李渊构成致命的威胁。
当时的扶风郡也不在李渊手里,盘踞在这里的是一个叫唐弼的流寇武装,他拥立了一个叫李弘芝的人当天子,自己做权臣,手下有十多万人,一时不好解决。
薛仁杲耍了个心眼,派人去招降,结果唐弼没抵得住威逼利诱,杀了李弘芝,同意归降。薛仁杲趁唐弼没有防备,发动突袭,大破其军,收编了他的部队。
可怜的唐弼只带着数百名骑兵逃到扶风太守窦琎那儿,又被窦琎杀了。
薛举的部队声威更盛,号称有三十万人,一路前进,几乎来到了李渊的眼皮底下。
李渊不得不高度重视,派最优秀的儿子秦王李世民率军西征,双方接战。
这是战神独自指挥的第一场战役。
估计那时李世民还不够出名,史书对此记载不详,只说结果是薛仁杲大败,唐军斩首敌方数千人,并且李世民还不算完,一口气追到陇山才撤军,搞得薛举大为恐惧,竟然问了手下大臣这样一句话:“自古以来天子有投降的吗?”
这就是战神的力量,一仗就打得你丢魂落魄,找不着北,连投降的心都有了。
第三节 战神生病的代价
薛举暂时消停了,长安暂时无虞,李渊将目光投向了东方。
那里是东都洛阳,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如今我已拥有长安,再拿下洛阳,隋末三大要地我有其二,形势将对我更为有利。
李渊决定出兵。
那时的东都由杨侗镇守,正受李密攻击。
李渊还没有称帝,表面上还打着隋朝的旗号,于是以援救东都的名义,派李建成和李世民率军十万联合出征。
这是哥俩第二次共同指挥军队。
杨侗不是傻子,看出了李渊居心叵测,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哪。
面对号称前来救援的唐军,杨侗采取了两不战略,平时闭门不出战,李建成派人招降时不予理睬。
这是没办法的办法。李密军势强盛,一个敌人已是难以对付,如果再加上个唐军,洛阳真的是难以支撑了。
这时李世民冷静地分析了一下形势,认为关中刚刚平定,根基不稳,如今劳师远征,洛阳不好攻不说,即使攻下来也无法守住,于是和哥哥商量好要撤军。
战神就是战神,撤军也和别人不一样。李世民认为大军一撤,城中守军必会追击,己方阵形一乱,定受损失,于是在三王陵埋设了三支伏兵。
果然不出所料,唐军一撤,隋将段达带着一万多人追来,掉入了李世民的口袋,被斩四千余人。
李世民趁势进攻,一直杀到东都城下,看看已占领的地盘,不小了,于是设立了新安、宜阳两郡,轻轻松松率军还师。
李世民的决定是非常英明的,他虽然只考虑了洛阳的因素,没考虑长安西面的形势,但事后来看,西面的薛举也没有闲着,他不甘心失败,正谋划着如何对付大唐。如果不及时回军,洛阳之战胜负难料不说,李氏父子将陷于东西两线作战的局面,注定讨不了好。
薛举兵力强盛,上一仗损失几千人根本不算什么,虽然被李世民追得急,有点懵,但过了段时间,薛举就醒过神来,思来想去,还是想拿下关中。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谋臣郝瑗及时献策:李氏父子不好打,他们的西北还有梁师都,北面还有突厥,咱们联合起来,三打一,还怕打不赢吗?
好计!薛举同意了。
此时离西秦最近的东突厥部落首领是始毕可汗的弟弟阿史那咄苾,与始毕可汗保持着松散的联系,处于高度自治的状态。
顺便说一句,这位先生后来也做了东突厥大汗,有了一个更响亮的称号:颉利可汗。
此时他驻扎在五原郡(治所在今内蒙古包头)以北,而五原郡通守张长逊因为中原大乱,已经归附了东突厥,五原郡也就成了东突厥的地盘。
梁师都本来就是东突厥的盟友,只要搞定了阿史那咄苾,梁师都那边应该没问题,于是薛举派人前去游说,阿史那咄苾禁不住劝说,同意出兵长安。
形势又变得非常紧急,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李渊将陷入被围殴的局面。
深谙突厥人特性的李渊笑了,只用一招就搞定了阿史那咄芯,击破了薛举的计谋。
还是老套路:送钱。
李渊派人带着金银财宝找到阿史那咄芯,说明利害关系。
咱们本来是盟友,关系向来不错,如今共同的敌人是大隋,薛举只是西北的一个小毛贼,而我占有关中要地,兵强马壮,你最好不要受他盅惑,出兵来打我。
醒悟过来的阿史那咄苾笑了,看着满帐的金银珠宝笑纳了。
谁跟钱有仇呢,中原那地方,你们谁爱争谁争,只要对我不构成威胁,我就懒得管,最好你们自相残杀,谁也赢不了谁,我好浑水摸鱼,坐收渔利。
他是个收钱办事的人,立即答应不再进攻长安,还大手一挥,将五原郡送给了李渊。
我突厥是游牧民族,向来没有疆域的概念,什么地盘不地盘的,无所谓,我的兵马到了哪里,哪里就是我的地盘。
李渊笑了,将五原郡收入囊中,任命张长逊为五原太守。
这时,李建成、李世民也率军回来了。
张长逊刚刚归附,立功心切,率军进攻薛举大将宗罗睺,薛举率军救援,在折墌(今甘肃泾川东北)驻扎,并进犯泾州。
西北战事又起,唐高祖不得不派兵应对。
这时的他已经登基称帝了。
有了上次胜利的经验,唐高祖仍派李世民出马,屯驻在高墌(今陕西长武县北)。
这时的薛举势力依旧十分强大,尤其陇西铁骑不可小视。
李世民也知道这一点,如果硬碰硬进攻,是占不了便宜的。
战神和普通人不一样的地方,就是总能在不利的形势下找出对方的弱点,从而扭转局势。
李世民经过缜密分析,发现了薛军的弱点,那就是粮草缺乏,后勤补给不足。
陇西地处高原,远不如关中富庶。更重要的是薛举的都城在秦州,那儿号称陇上江南,但离高墌有六百多里路,中间还隔着高大的陇山,后勤补给线过长,路还不好走。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坚守不出,耗尽他的粮草,等他的将士们饿得大乱的时候就有机会了。
李世民的判断是正确的,如果按此执行,唐军大概率将要取胜。
但天不遂人愿,一向运气很好的薛举又收到了上天送来的一个大礼:李世民病倒了。
什么病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病得很重,以致于不能临场指挥,只得将指挥权暂时交给刘文静和殷开山,要知道,李世民不仅是战神,还是劳模,轻伤是不下火线滴。
李世民明确嘱咐二人,薛举孤军远征,将士疲惫,粮草不足,急于求战,你们只可坚守,等我病好了再收拾他们。
计划很好,但执行的人出了问题。
殷开山表面答应,转头就对刘文静说:“大王认为你不能退敌才这样说,如今敌军听到大王病了,一定轻视我们,我们应该向他们展示武力。”
刘文静也很赞同,于是二人在西南方摆开军阵,并且仗着人多,防备松懈。
这就是骄傲轻敌了。
薛举也是善于用兵之人,迅速发现了唐军的这一弱点,派人偷偷潜到后方发动突袭。
唐军大败,部将把李世民抢了出来,退回长安。
这一仗败得十分之惨,唐军十万精锐,死者十之五六,大将慕容罗睺、李安远、刘弘基全都战死,人心浮动。
更惨的是,薛举可以以此为根据地,顺泾水东进,直取长安。
这是战神平生唯一一场败绩,虽然严格来说,他的应对之策没错,只是错在用人,而且身患重病,情有可原。
但这一仗败得太惨了,唐军大受影响,士气低落。
(未完待续)。
搜索并关注“金沄文艺”,看不一样的精彩二十四史!真实史料,原汁原味,精彩非凡!V信与头条,知乎和简书,都有!每周二、六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