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都多。”
“我这么做还不是为了你好?”
“你能不能听话懂事一点,成熟一点?”
“孩子是我的,我想怎么教就怎么教!”
……
你知道什么是控制型父母吗?这些就是。
01
“我妈不太喜欢我找太小的”
前段时间,《非诚勿扰》的一期节目,关于“控制型父母”的内容引发了网友热议。
女嘉宾强佳对一位高颜值俄罗斯帅哥一见倾心,却碍于母亲的择婿要求纠结不已。
她说:“我母亲不太希望我找小的,就是比我小百天都不行。”
单亲家庭的强佳,在父亲去世后,一直跟母亲相依为命,因而对于母亲的各种要求,“虽然有时候我想法跟她不一样,但是我会很尊重她”。
黄澜说:“我觉得这个不是尊重,你应该陪着你妈妈一起成长,你应该有勇气跟妈妈说你自己可以,而不是把自己禁锢在一个小格局里。”
黄澜现场也与“控制型父母”展开了深情对话,“当我们遇到一种操控型的父母,操控和爱是不一样的,操控是要把我的意志强加在孩子身上,我们是需要爱的”。
如此情景看得孟非也忍不住现场解读了原生家庭父母的养育方式对孩子成长的深远影响。这一番话值得所有父母和子女进行反思。
孟非对现场的女孩们说:“如果你们一直生活在父母的控制之下,真的很难获得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
02
“我用生命在爱我的儿子”
也是前段时间上了热搜的《我家那小子》里朱雨辰的母亲。
同样是典型的控制型父母,她的控制欲体现在:以爱之名无限度地照顾儿子,并沉醉在“为你献出生命”的伟大中。
因为怕朱雨辰上火,朱母坚持每天凌晨四点起床给他熬梨汤喝,这一动作,一坚持就是十年。
而为什么选择那么大清早起来熬梨汤,是因为早饭一定要在八点前结束,否则会耽误做午饭的时间。
朱母还会干涉儿子的恋爱选择。
在节目中,朱母也承认她没有自我。
然而,这样的爱很自私。
朱母长年累月对儿子的“操控”,让儿子内心很挣扎,“我已经不太敢反抗她了”。
03
“她以前对我百依百顺的,她背叛了我”
著名家庭教育专家武志红在参加《奇葩说》某期节目时,曾经分享过这样一个故事:
当时在广州日报工作时,他收到了一个女孩的邮件:她和男友谈了三年恋爱,很恩爱。
但她的妈妈死活都不同意,最后真是以死相逼,她很痛苦,不知道该怎么办?
武志红被这封信所触动,他约见了她们一家人,在一家安静的西餐厅聊天。
他问女孩的妈妈:“你为什么反对女儿的爱情呢?”
这位妈妈最初给出的理由是:“我女儿长得很好看,她男朋友配不上。”
“说实话,你女儿称不上多好看,最多只能说长得端正”,他非常直接地给出了这个回应。
女孩的妈妈接着给出了新的理由:“我女儿学历高,他学历低。”
事实是,女孩是本科学历,男孩是大专学历,相差并不大。
并且,男孩的收入是女孩三倍,于是,这位妈妈的第二个理由又被驳倒了。
突然间,女孩妈妈陷入了一种歇斯底里状态,大喊说:
她之前跟我说过,什么事都会告诉我,结果她偷偷恋爱半年才被我发现! 她以前对我百依百顺的,是我的贴心小棉袄!她骗我!她背叛了我!
最后,这个女孩的选择是跟她心爱的男朋友分手,但是她接着远走高飞,离开了她的妈妈。
一个听话的女孩就这样与幸福擦肩而过,十多年后这个女孩在武志红老师的公众号回复:虽然十年多了,依然有万箭穿心的感觉,十年中我遇到过爱我的人,但最终还是放弃。我心里很明白我放不下过去,但我无能为力。
多少听话的孩子,习惯了以长辈的观点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与幸福渐行渐远。
然后,当自己有了孩子之后,却依旧按照父母辈的教育观去教育自己的孩子。
从这个角度看,听话确实是代代相传的骗局。
04
“不自知”不是借口
父母有形无形的爱,在子女身上已经成了枷锁。
“我都是为你好”“我们为你付出了一切”“如果不是因为你,我早就XXX”……
这样的句式,无形的锁链将孩子一层层捆绑,让多少孩子几乎“窒息”。
日积月累的“伤害”就会让孩子原本的生命力变成“黑色生命力”。
在不少家庭中,父母带给孩子的这种伤害,真的不能再多的。
但是,应该重点强调的是,“不自知”。
也就是说,父母并非故意要伤害孩子的,他们只是觉得自己有权利去做这样的事情。
当然,“不自知”不是借口。
因为后面往往会跟着“自欺欺人”。
如果父母在意识到自己的教育方式有问题了,但是却依旧“自欺欺人”的认为没有错,不承认错,放不下做家长的骄傲,不愿去道歉,不愿去改变。
我们这一代人的父母的教育观深受中国式家庭传统教育观的禁锢,我们很难去改变他们。
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们也是错误家庭教育观的“受害者”,但是希望这样的情况能在我们这一代终结,不要再传给下一代,否则将会是新一轮的“恶性循环”。
关注微信公众号【画荻教子】了解更多家庭教育干货知识,ID:hoedu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