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段斌时,他初为人父,由于经常起夜喂奶,脸上挂着疲惫的幸福和满足。
段斌是典型的七零后宅男,得闲时,不看漫画,不看动画,也不玩游戏,一个人静静地待在电影院里,看文艺片,看伦理片,看商业大片,也看烂片。
“我就想看看它究竟有多烂。”段斌笑着说。
段斌是理工男出身,逻辑性强,因为投资需要,天天看动漫,天天脑洞大开,最后干脆自封为首席脑洞官。
段斌几年前曾在视频里给人讲过投资常识,那时的相貌和现在没有一丝变化。据他自己的说法,接触了泛娱乐这个领域后,有点逆生长的味道了。
段斌一直想做一档类似于TED这样的知识分享型产品,能给未来留下一些有价值的东西。
他说,现在投项目时常憧憬着有天儿子长大了,有了自己喜欢的漫画和动画,他可以骄傲地告诉他儿子,这是你爸投的。
段斌,乐游资本合伙人。
超过10年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从业经验,曾服务于中国移动数据业务运营中心、新浪网、chinaren.com。
2010年进入投资行业,曾任清科资本高级投资经理,起源资本合伙人,有过两次创业经历,曾联合创办必帮咖啡。在移动互联网、电商、文创、大数据、O2O等领域均有投资案例。
以下是段斌健一会访谈实录
生活里充满大量二次元元素
我做乐游之前基本上跟泛娱乐相关的都不沾,没接触过二次元,它属于年轻人的世界。可能也正是因为这样,当我再以投资人身份看这个行业时,反而会更加客观。我没有喜好,有些人可能非常自然喜欢日漫,让他判断国漫项目,他会看不起。他的感觉可能会比我好,但客观性会差一些。
我现在基本上动画片都会看,因为跟行业相关,开始了解他们的想法、生活习惯、他们愿意消费的内容和服务,乃至所呈现出的业态。
看待二次元,应该从新一代人群所处的消费市场与消费行为这个角度去看。人是会成长的,消费结构随着这些年轻人长大,他们有了自己支配财产的能力,市场就会跟着他们走,一定是这样。
核心二次元用户的确很小众,它更像是个圈子,你不是圈子里的人,你就进不去。这部分人群的价值有限,但不管他们未来往泛二次元还是往三次元方向转化,都是标签最为鲜明的一个群体。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动画内容和漫画内容都跟二次元沾边,但你不能说,只有二次元用户才会看它。
二次元是一种文化,它有多种表现形式。《西游记》从理论上也可以划入二次元的范畴,它属于文学作品,后来拍成电影电视剧,七八十岁的老人也爱看。音乐里的摇滚乐、电影里的恐怖片,都属于典型的小众文化现象,跟二次元元素类似,都是相通的。把这些元素提炼出来,就足以吸引更多大众去消费。二次元的渗透能力很强。
我们投项目,首先要看你的长板是不是足够长
我们乐游资本投的是生态,从内容、原创、生产,到推广、运营,到最后变现,整个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会投。主要投偏早期公司。去年投原创内容生产的项目多一些,今年跟变现端诸如做衍生品和IP运营的公司会多投一些。
这个行业发展蛮快的,出不了两年,衍生品这块就会成为一个新的风口,而生产这一端,则会不断有新公司涌现。泛娱乐领域出现十到二十个上市公司肯定没问题,即便是百亿量级的公司,十个左右也还是没问题的。
内容生产这块,我们基金不管是二期还是三期,还是会不断地投,因为它不断地有新机会出来,比如新毕业的一拨人,或者从其他领域跨到这个行业的,都有可能会成为一个新的标的。
我们投天使轮,首先会比较看重团队本身,包括团队对内容的理解,对这个时代主流消费人群的理解,团队对于公司经营的管控、效率及生产。
团队还需要有比较强的商业敏感度。做内容的人对于这块相对都比较缺乏。他们中有一类人有情怀,多少有点艺术家范儿,对商业很排斥,认为艺术与商业势不两立;还有一类人根本就没有这根弦儿,不知道到底什么样的东西才是基于用户喜欢,东西又很好,又能够实现商业价值。
我们不一定要求创始人又要会画,又要懂商业,懂资本。我们首先看重的是你的长板是不是足够长,如果你的作品真的足够牛的话,不懂商业,OK,我来帮你找。所谓牛,主要体现在数据上,比如你的漫画在腾讯排名前十乃至前五,或者你的小说被市场公认是神作,这就足以证明你的能力。
中国动漫公认的一个行业痛点是创意不行,或者说中国人不会讲故事,那我就专门找有这种能力的人。
团队综合实力比较强,我们投的就比较快
我去年投了一个动画,上海龙沧文化,做纯原创3D动画的,主要作品有《双月之城》,团队主要有三位合伙人:
一位是以前在上市公司做总裁助理,非常懂市场与公司运作,之前自己也做过投资,对行业很了解;
一位是从玄机科技出来,就是做3D武侠动画《秦时明月》的那家公司。他做了十年导演,业务能力很强。
第三位合伙人从上海文广出来,视频领域资源和人脉以及对于视频产业有着独到与专业的理解。
他们三位组合在一起,CEO懂资本,有商业敏感度;做内容的导演有经验;负责商务的擅长产业链上下游资源的对接。这个团队架构就比较平衡,而且每个点都有亮点。所以我们当时做投资决定就比较快。
他们做的东西,做的是中国科幻类内容,这块到目前来说还是一片空白。他们的东西出来以后,首先把画面做到极致,基本可以秒杀其他人做的东西,品质运用的非常好,内部生产流程管控也很得力,生产效率高。当然,故事还是有一些问题,这个是通病,有时间可以去慢慢调整。
去年投的另一个项目是一个漫画团队,叫鲜漫,杭州的一家公司。这个团队比较典型,两位创始人,一位是圈内非常有名的漫画家,在漫画作家排行榜里排前十,另一位是以前是做运营的,行业里非常资深的一个人。我们投的时候,这个项目还缺一块:市场推广。我们投进去后不久,吸收了一个做市场的人,这样基本上就把关键岗位上的人都凑齐了。
创作能力具备,漫画经营能力也有,市场推广能力也有,这个是行业里少见的综合实力比较强的团队。
龙沧和鲜漫今年六七月份分别完成A轮,估值过亿。
做生态投资的优势是:业界一看就知价值在哪
我们也错过一些项目。
去年谈了两个漫画项目,谈的都很好,甚至有一个都签协议了,后来还是被一家上市公司以比我们高一倍的价格抢走了,这个就没有办法了。
另一个比较可惜,他们之前拿过A轮,所以这一轮对于我们来说估值稍微有一点高,我们紧着我们能报的最高价格去报,但是跟他期望的还差一点,后来也没有办法。
价格是最直观的因素,当然,也有可能是我们基金太新了。这两个项目都是去年上半年谈的,都在鲜漫之前,等于是当时我们还没有投过漫画公司,对方可能觉得我们专业性差一些,资源少一些。
现在我是比较有信心的,如果是我看上的案子,又在我们能投的阶段,我一定能投进去。因为我们的产业布局,包括我们后面的资源,业界人士一看就知道价值在哪里,这个就是我们做生态投资的优势。只要我们的产业链布局相对深一些,再去找一些比较好的标的,大家都会比较认同,而且这个圈子也很小,相互一介绍,都差不离了。
我们去年春节前投了一家公司,协议是在春节前一天签完的。那家公司特别奇葩,很多投资人想投,最后还是选择了我们,就是因为感觉乐游的投资路径很好。
我经常看到一个好的团队或公司,最后投不投那都是结果,但如果聊得好的话,我投过的公司,或者我之前认识的我认为有价值的公司,我都会介绍他们相互认识,他们之间一勾兑,价值就来了。这就相当于我先让你知道我的价值在哪儿,最后如果你有ABC三个选项,你自己选的时候,多多少少都会倾向于我一点。
做投资和交朋友一样,在生意的基础上做伙伴。
现在有一些案子会主动找到乐游,跟我聊,包括一些投同样领域的同行也会主动加我,说最近看了好几个案子,都跟乐游有关系,我一定要认识你。
投泛娱乐项目,首先你得懂他,得成为他的粉丝,不是说投资人就牛逼
还有一些项目,不显山不露水,没有耀眼的数据佐证,但被我发现,主动找上门投了。
一个是三文娱,它的切点是做动漫媒体。我们投它的时候,公司就两个人,一个公众号,上面发了两篇文章,谈不上什么数据,粉丝估计一千都不到。
我忘了是在朋友圈还是别的什么地方看到这篇文章了,它在文字里传递出的对行业的理解和观点非常到位,从我们的投资逻辑来说,我希望在这种偏平台型的媒体上有个布局,而且在行业初期,以媒体方式切入是个非常好的获取资源的一个点。
于是就加了他微信,约了两个月,一直约不上。(现在约他也挺难的,虽然我投了他。)后来我追了他两个月,终于约上了,去他们公司聊了一次,感觉挺到位,很快就达成投资意向。当时有好几个投资人在追他。
这个微信公众号,他一开始算自己业余玩的。当时他已经从上一家公司出来了,想做这么一件事情,但是团队还没有组建,一开始就是自己在写。不过他想得比较清楚。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样的事情。一路聊下来,我非常看重他很认真地做这件事,这是第一。所以他做的事情,一定不是那种虚的,也不是那种很水的软文,真的是对行业有价值的。
从我的角度来讲,我先不考虑投资回报,如果支持他把这个事情做起来的话,至少对这个行业是有帮助的,这个东西本身就是有价值的。
那天聊的时候,更多的是讲我对行业的理解,乐游怎么去做行业布局,未来想形成一个什么样的格局,讲了一下午,那哥们特别腼腆,跟我聊的时候,感觉说话还在发抖,不是特别善于跟人打交道(当然现在好多了)。
后来他决定拿我们的钱的时候,跟我说,聊了几个投资人,感觉你跟我聊的是最投机的。这个也是圈子里面比较共通的点,相对会感性一些。如果你真想投他,首先你得要懂他,或者说首先你得成为他的粉丝,然后他才跟你聊,不是说我是他的投资人,我就牛。
三文娱现在也不错,属于动漫领域垂直媒体影响力最大的一个,接下来会围绕IP内容和动漫人才做专业服务平台。
另一个是做漫画的团队,叫时代漫王,之前做网文。我们投它的时候,它仅有两部作品,算是处于二流阵营,不是特别火。
但他们对自己很有信心,出每一部作品前期都做得非常充分,以市场为导向。这个可能跟他们之前做网文有关,网文与漫画有很多共通点,毕竟都是做内容的。网文这个产业已经发展非常成熟,基本上你不用去考虑后端的变现,他们非常清楚这个逻辑,并且按照这个逻辑去做漫画。
他们的漫画作品现在已经出到第三部,出来两个月,现在在腾讯月排行榜里排前五,很牛。
他们自己也讲,不会做很多作品,但要保证做一部火一部,这就是信心。
他们内部创作分析漫威内部管控和创作经验,分析日本动漫经验,并结合国内实际情况,搭建了一套非常适合国内团队运营的体系,这是他们未来不断产生优秀作品的保障,并且能够成为这家公司最有价值的资产。
这个公司就属于那种:投的时候不是特别亮眼,但是投进去之后证明物有所值。
我做投资的两把利器
我做投资有个优势,就是我已经投了行业里面最牛的人,再看项目的时候,如果感觉不好,就请他们来帮我判断。比如现在收到一些新团队的动画PV,我就扔给投过的动画公司,请他们帮我分析,哪些地方好,哪些地方不好,或者说这个团队做的片子实力怎么样,基本的评分就出来了。这一块我可以完全信任他们的判断。
当然,对于人的判断,还是我自己来,我会听创始人聊自己对公司的规划以及对行业未来的判断。聊完后,我就会有个判断。
做这种判断有很多通用手段,扎扎实实把它用好了,足够你做出正确判断,不需要特异功能。
首先,你要有对于行业的判断,这样的话你才有标准。每个人接触的面不一样,对行业的理解不一样,你自己这个是最基本的。
另外,我有一帮很牛的智囊团,一个是我们投的企业,另一个就是我在过去一年接触过的很多优秀行业里的人,可能我因为各种原因没有投他,但是大家都是朋友。有需要他们帮我做参谋的时候,我会去问他们,他们会给我反馈,这个反馈对我来说通常都很重要。
还有,我之前一直都在互联网。现在互联网对内容产业的渗透很强,我在互联网圈子的资源非常丰富。这些人里有大佬,然后也有对产业非常敏感甚至说非常有预见性的人,也有这种行业里属于巨头型的,比如腾讯、奥飞这种的。他们的资源也可以帮我去判断这个团队未来去跟产业链上下游去对接或者说做商业化运作时潜力到底有多少。
其实无非就是两种:一种就是你要有自己很笃定的方向和很笃定的对市场预期的判断,包括你对人的一个感觉,这是你自己内心的判断;另外一个就是你需要有很丰富的、很专业的智囊团参谋,你在必要的时候,他们愿意跟你讲真话,就OK了。
文 | 阮聿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