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衿
《诗经》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诗经子衿》:原来,思念的颜色是青青。
中国的诗歌源远流长,尤其是在先秦时代。这个时期的老百姓大多不认识字,只能通过歌声来表达他们的喜怒哀乐;所以他们酷爱唱歌,习惯用歌声来表达所有的生活,诗经就是这样一个作品集。
所以说,《诗经》是当时的“流行歌曲与经典歌曲大全”。可惜,当初这些诗歌都是可以唱的,现在曲调亡佚了,只剩诗句。
《诗经》的内容分为风、雅、颂 3 个部分。风是地方百姓唱的民歌;雅是贵族集会时唱的歌,又分为大雅和小雅;颂是祭祀祖先时唱的歌。大雅是诗经里的正声,被认为是高尚雅正之音,俗称:登大雅之堂,大概就来源于此。
大雅和颂都是贵族唱的歌,内容都是祖先好伟大呀、天子好英明啊;而小雅多是劝谏国君治理国家、爱护百姓的诗歌,后人点赞就比较多。
最受欢迎的是“风”,这是诗经中最主要的部分,在整个诗经总篇中占 160 篇。
当时,天子专门设有采诗,他的主要工作就是到民间去,去听老百姓都在唱些什么,然后记录下来上交给天子。天子听了以后就可以知道当时的民风是怎样的。
风,就是采诗官们从周朝的15 国采集而来,所以也叫十五国风。这十五个国中,包括周南、召南、卫、郑、
陈、秦等。它们大部分都属于当时的黄河流域。
春秋时代,郑地的爱情生活较为开放,郑地女子常常以歌唱作为彼此间传情的手段,她们唱出的爱情诗,情真意挚,活泼清新。
一天,有一位郑地少女悄悄地来到城门的边角楼上,独自一人四下张望,似乎在找寻某个熟悉的身影。
但是今天的城楼少有人来,唯一的几个身影都不是她想寻找的。
这位少女,一会静立一旁、低头冥想,一会又不停地来回踱步、四下张望。城楼偶有动静,少女就抬头观望,只可惜总也不是她想见的面庞。渐渐的,天色已晚,城楼上再无他人,这位少女终于停下来回走动的脚步,看了看这渐已寂寞的城楼,她轻轻地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地吟唱道: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这就是流传千年的诗经名作《子衿》。
心上的人儿啊,你可知道,那青青的是你的衣领, 悠悠的是我的心境;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 难道你就这样没有了音信?
心上的人儿啊,那青青的是你的衣佩, 悠悠的是我的情怀;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 难道你没有想过主动来找我?
我来回踱着步子呵,在这高高城楼上啊,一天不见你的面呵, 好像已有三
月长啊!
一句“青青”,从此让思念有了颜色;一声“悠悠”,更让思念刻骨铭心。
从此,这首《子衿》便成了《诗经国风郑风》千古传唱的名作。
全诗三章,每章 4 句。前两章以“青青子衿”、“青青子佩”这些恋人的衣饰来借代恋人。“衿”原指古代男子上衣的相交衣领,后来人们就把“青青子衿”或“青衿”作为“学子”的代称。
这一定是一位羞涩矜持的少女吧,甚至没能抬眼看一看对方的脸庞,目之所及之处,只是男子的衣领和腰间的衣佩!
一定是男子温文尔雅的君子之风吸引了少女,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文质彬彬,让少女思慕不已。
“悠悠我心”、“悠悠我思”,少女的思念深沉缠绵,这普通的衣饰让人念念不忘啊,相思萦怀之情深刻而动人。
第三章“挑兮达兮,在城阙兮”。见不到心上人,少女在城楼上来来回回地踱步,时而张望,时而沉思。“挑”“达”二字,独自来回走动的样子,是对少女心情最真实准确的描摹。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等啊盼啊,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这是少女内心千回百转的独白。
一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可说是代表了爱情里最真挚的感慨,也唱出了爱情最美好的样子。
多年后,“子衿”这个词被又建安文学的代表曹操援引到其作品《短歌行》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面对美酒且高歌,人生苦短日月如梭。天下的贤才啊,你那青青的衣襟,是我深深的牵挂。只因为你的缘故啊,让我思念到如今。
曹操在诗中将“子衿”由对“心上人”的朝思暮想,移花接木转变为对“文人贤士”急切的渴求,别有一番风味。
如今,“青青子衿”从古老的郑风中款款而来,千年的思念,千年的情怀,用心走过的岁月不会苍老,永远是青青的颜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