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锣鼓巷:元代的胡同,明星诞生的地方
——《后奥运,新北京》之五
(这组图文编写于2008年末,收于此作为纪念)
30日下午,与儿子一起,从地安门东大街进入南锣鼓巷。
上面介绍,南锣鼓巷建于元代。
中外游客还不能少。
巷子两旁的民居,都成了饭馆、酒吧、工艺品店。无论是店名还是商品,都是以新奇和特色取胜。
号称全北京最小的酒吧:“12平米”。
让人有点遗憾的是,还允许机动车单向通行,车辆通过和鸣笛,时时打破小巷的宁静,干扰了游人的兴致。
电视台在做关于小巷特色小吃的节目。
这家人,还是有历史来头的。
中英文标注,非常国际化。
中戏就在这段巷子附近。
这些抱着书本的女孩匆匆走过小巷,可能就是未来的“巩利”、“章子怡”。
很有怀旧情调的工艺品。
店名称都很特别。
老外也在胡同里游荡。
自豪的胡同人。
据说这里的奶酪很有名,可惜在装修。
老外为什么笑得这么开心?
全世界“只一件”的“成人猪”。
上面旧标语的痕迹引起摄影者的注意。
老外似乎也很有兴趣。
他能弄明白吗?
很好的倡议。
建设发展宏图。
店员在门口张望。
这家店名就叫:“东张西望”!
北京特色的“胡同观光车”。
每月设计一款日记本的封面,承诺每款只印50本。
他的工作环境。
很有个性!
走出南锣鼓巷,到了鼓楼东大街。
店名境界很高。同样中英文标注,争取国际化。
儿子说,这是听摇滚的地方,有点名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