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说的话,只有结合场景才能成立,否则可能是一个口号或者谎言,包括所谓的名言警句,亦是如此。
尼采曾说,世间没有真相,只有角度。
每个人限于个人的认知和身处的位置,看到的事物是不一样的。有时候面对同一本书、同一篇文章、同一部电影……我们得到结论是不一样的,但要说哪个是真相?哪个虚妄?还真的不好下结论。
一般来说,世上的真相有三个:
1、你看到的“真相”;
2、你愿意相信的“真相”;
3、真相本身。
我们都是自己认知和信仰的囚徒。所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也只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成立,有时候你看到的只是剧场,而不是真实。看到什么,千万不要急着下结论,尤其是对于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在信息来源单一的情况下,是很容易像驴子一样被舆论牵着鼻子走的,连青草和鞭子都省了。
普通人不配知道真相,因为它们会怕信仰崩塌,而选择闭眼不看;开悟的人会接受事实,并去分析自己原来所持观点的来源,判断后再加以修正。衡量两者的标准,就是看是否怕别人看到自己的无知与愚蠢。如果一个人或一个组织宣扬它或它们永远是对的,基本上就开始给你种下心锚,以便让它们肆无忌惮地作恶了!
判断一个人的认知层次高低,不要去看他的穿衣打扮,也不要去看他做什么工作和处于什么地位,而是要看TA有没有让你耳目一新的观点和周密的逻辑。
认知的形成非一日之功,这个世界有很多东西都可以包装,可以造假!但高纬度的认知,一针见血的洞察力,是永远没有办法伪装的。这是自我灵魂的觉醒,也是洞察人性的开始。
大家都是摸象人,千万别认为只有自己掌握了真理,真理都是经得起质疑和推理来验证的,而不是仅仅是你的想象。站在山脚、站在山腰和站在山顶的人很难就看到的风景达成共识,但各自的描述都是正确的,只不过不是全面的。
成年人要有这个认知,很多东西,正确但不一定全面。有些词其实是值得推敲的,比如身临其境、换位思考、求同存异……这些词在一定的场景下是成立的,大多数时候只是一个虚妄的想法!
相互的层次之间,是没有时间搭理的,尤其高维者是懒得看低维者一眼的,除非看你还是能提供点儿价值。
成年人教育不了,只能筛选。
有人总结出的,关于交往,人有四个局限性:
时间的局限:夏虫不可语冰;
空间的局限:井蛙不可语海;
认知的局限:盲人不可语光;
三观的局限:木头不可语道。
这几个局限性值得思考!尤其是咱们成年人,一定要明白彼此之间的界限和差异。可以和三季人聊聊春意盎然,夏日炎炎,也可以聊聊秋高气爽,但千万不要与它们讨论冬天的白雪皑皑,那是很冒险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