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了“色厉内荏”
色厉内荏,是外表强硬,内心虚弱。出自《论语·阳货》 。这个词语一直没有记住在脑海中,也只是知道这个词语。突然读到了这段话,“是的,不知道怎么做,所以才会发火。越是色厉,越是内荏。心里虚空,发慌,不知道怎么了,不知道怎么办,就会用发火来掩饰填补。”我猛然感到一阵羞愧,原来自己一直在扮演着现实版的色厉内荏,完全的表里不一。回想起用色厉内荏的方式一直生活和教育孩子,感到一种后怕。色厉内荏的背后是一种懦弱,一种不思进取。总是认为大声的呵斥,表面的强硬就是一种教育的方式。却不知道,这种方式就是一个稻草人,可能开始还能够吓唬几只胆小的麻雀,慢慢地稻草人就是稻草人,一直停留在原地,起不到任何的震慑作用。
孩子的作业没有做,尤其是老师把电话打过来寻找原因的时候,更是让家长恼羞成怒。家长想到的不是如何帮助孩子,而是选择大声的呵斥或者是更加严厉的惩罚措施。孩子是没有任何的解释或者反抗的机会,只是默默的承受着暴风雨的洗礼。孩子只有默默的承受,才足以证明孩子对于问题认识的彻底,才真正能够表现出家长的教育作用。孩子的伤心无处诉说,孩子的委屈无处发泄,孩子感到孤立无援。大多数时候,批评过孩子之后,内心感到非常的不舒服,非常的内疚。作为孩子,谁不贪玩,谁不会拉下作业呢?可是,总是有很多的理由让我们做出不理解孩子的行动。更多时候,也是感到非常的自责。没有能力帮助孩子解决真正的问题,只是发泄家长的情绪。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总是感到力不从心,总是用色厉内荏的方式去施行一个家长的权威。
作为老师,本是应该很专业一点。可是,我们似乎离专业还有一定的距离。面对学生不断的错误,选择的还是最简单,最粗暴的方式。孩子作业不断的抄袭,作为老师总是自以为孩子不爱学习,总是以为孩子的学习态度有问题。我们用爱的名义,不断的伤害着学生。我们批评孩子,我们和家长一起教育孩子。却是从来没有走进过孩子,没有让孩子真正认识到学习,没有了解原因所在。批评只会,也会想到作为学生也是挺不容易的。每一天从早到晚的学习,不仅学习一门,还有很多作业等着他们。有时候,他们什么也听不懂,也要很认真的坐在教室里,直到一天结束。很难体会,一个孩子什么也不会,也去坚持。作为老师,如果换一个角度看学生,体会学生的辛苦的时候,就会有更多心的柔软。色厉内荏的方式教育学生,只会让学生感到非常的不舒服,不知道如何去做?色厉内荏不是教育的最好方式,只是一种表面的伪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