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我的前半生》非常火爆,包括我也看了。一般人都会认为小三都是可耻的,可我对剧中的小三凌玲却有点欣赏,一方面是她工作的兢兢业业,另一方面是她的育儿方式。今天,我来说说她的育儿方式。
1、关心孩子生活细节
凌玲关心孩子的生活,几点回家的?在托管吃的什么?还要再吃点吗?她问得简单明了,佳清也回答得一清二楚:“八点三十从托管走的,八点四十到家,吃的是虾仁面,不要再吃啦。”
这样一来,伙食的安排和搭配就容易多了。避免了伙食安排上和托儿所的相同,以及食物上的浪费。
2、关注孩子的人身安全
某天,凌玲淡淡的却又慎重的指出非常重要的安全问题:“妈妈发现你忘了上保险,这是很危险的,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要给门上保险。”她没有指责,孩子也认识到错误,默默接受。
这是个非常好的安全习惯,安全就是要从这些小事情做起。
说到安全问题,我就想到了一个人人熟悉的司马破瓮救友的小故事。
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水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小小的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聪明机灵,从小就是一副小大人模样。这件偶然的事件使小司马光出了名,东京和洛阳有人把这件事画成图画,被人们广泛流传。
我们身为家长,可以引用这个故事来说明孩子先自救再救人的道理。司马光为什么不跳下水缸救人,因为他考虑到自己不一定能把人从水缸扛上来啊,为什么不拿绳子拉人啊,因为他力气小,不一定拉得动啊。再如果,落水的地方不是水缸,而是在江上,河里呢,如果小孩子要救其他小孩,难道要跳下去救吗?其本身会游泳吗?用绳子拉吗?小孩本身的力气够大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救人的小孩岂不是变成了另一个受害者?
我们不是教小孩贪生怕死见死不救,只是要教会孩子先自救再救人,这一点真的很重要!孩子的安全教育关乎生命,刻不容缓!
3、教导小孩按时完成作业,形成好习惯。
我印象中最深刻的是凌玲在教育她的一年级儿子做功课时说的一段话: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功课要做小孩子,有大人也有,如果今天的作业没做完的话,明天没就有,很有可能不及格的。如果你明天想过好日子,你今天就必须努力。”
此时,我想到了同是读一年级的罗子君的儿子。罗子君和陈俊生说:“一年级的小孩子懂那么多干嘛,会123不就行了吗?”
哈,当时的那个罗子君,真是个没心没肺又不求上进的妈啊。
说到小学一年级,这是个要把基础打牢固的时候了,这可以说是万层高楼从低层起的最初阶段了,这个阶段确实应该抓好啊。
小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养好按时完成功课的习惯,才不至于让后面的课程跟不上。这才是为他的以后建立一个良好的知识体系做准备。
4、做错事要写检讨,并要求不再重犯
有一次 ,佳清和平儿因为各自妈妈的问题吵起了架。后来,凌玲要要求佳清写检讨书,并且要求他不要再重犯此错误。我觉得凌玲在孩子做错事以后,要求他检讨改过的方法也是挺好的。
每一个人都会犯错,犯错不可怕,知错能改比什么都好。我们在小学的时候就读过列宁知错就改的故事。说的是列宁不小心打破了姑姑的花瓶,他向姑姑承认错误,并保证以后不会犯此错误,姑姑原谅了他,并教他知错能改的道理。
做错了事情也并不可耻,可耻的是明知故犯,这种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我们应该坦然面对,勇敢承认错误,承认错误并不是很丢脸的事,相反会更显得你是个明白是非之人。
5、送儿子到国外参加夏令营,增长见识
凌玲给自己的儿子花了8万元报名参加国外的夏令营,为了让儿子增长见识,可见她舍得下血本。
当然,这是要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条件之下。例如我,肯定就没有这个条件了。哈哈。我想说的是如果你在经济允许的话,让小孩子多参加各种活动,或者多带他出去旅游。在旅游途中你要教他要善于观察身边不同的人群、景物、商品、风俗等,然后教他再加以归纳、小结,你就会发觉每一次的旅游都非常有意义,同时真的也会增长你们的见识。
这就是我比较欣赏凌玲的几种育儿方式,你有何高见呢,说来听听。
End
喜欢我的文章,请点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