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起兵造反,一夜之间就拿下了北平城,按常理来说,他的将士士气正旺,理应迅速打出北平城去,兵法上所谓“一鼓作气”是也,但朱棣并未如此,而是在北平休整。
朱棣是个超级演说家
经过三天整顿后,北平城内秩序已经能很好的控制,朱棣就把将士们召集起来,举行起兵誓师大会,正式打出“清君侧,靖国难”的旗号,朱棣慷慨激昂地说:“我太祖高皇帝、孝慈高皇后嫡子,国家至亲。受祚以来,惟知循法守分。今幼主嗣位,信任奸宄,横起大祸,屠戮我家。我父皇母后创业艰难,封建诸子,藩屏天下,传续无穷。一旦残灭,皇天后土,实所共鉴。《祖训》云:‘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必训兵讨之,以清君侧之恶。’今祸迫予躬,实欲求生,不得已也。义与奸恶不共戴天,必奉天行讨,以安社稷。天地神明,照鉴予心”。(《奉天靖难记》、《明太宗实录》)
看了这段极赋煽动性的“演讲”,我的心潮都有些澎湃了。人家朱棣不愧是当政治家的材料,他确实在这方面与老爹朱元璋一个德性:胆大+心黑+脸皮厚→成功,这就是专制社会里政治家获胜的一个秘诀。
朱棣有何言外之意
朱棣这段演说词并不是因一时义愤胡写的,而是有丰富含义,并能勾起“观众”共鸣感的一篇高端檄文。通过这段“表演”,我们能得到很多信息:
A,装作无辜和可怜,博取别人的同情。
从这点来说,朱棣绝对是个煽情高手。什么“我太祖高皇帝、孝慈高皇后嫡子,国家至亲。受祚以来,惟知循法守分。今幼主嗣位,信任奸宄,横起大祸,屠戮我家”。使人听了不得不感同身受,怅然涕下,人们自然会说,你看看堂堂高皇帝的“嫡子”现在多可怜啊!凡是在场的有正义之心的人,听了这演说都会有一种要“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感觉。因此说,假如朱棣生活在600年后的今天,要是从事演艺工作的话,绝对是实力派大明星了,其粉丝量绝不亚于那些小鲜肉。
B,追究“国难”的祸首,无形之中把起兵谋反说成了“正义”之举。
朱棣向人们解释自己为什么要起兵时是这样说的:“今幼主嗣位,信任奸宄,横起大祸”,就是说我们现在刚刚登基的小皇帝年纪太小不懂事,他宠信奸臣,导致我们大明国家危难,有了“国祸”了,否则我那五个兄弟怎么会被废的废,被抓的抓呢(指建文帝削藩)?既然有了“国难”,那我们怎么办?他就引用所谓的合法依据,告诉人们他之所以起兵是因为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曾立下的《明皇祖训》中有说:“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必训兵讨之,以清君侧之恶。”接着又着重强调:“今祸迫予躬,实欲求生,不得已也”,换言之,我是被迫害的没办法了,为了求生才不得已起兵的。
这样,原本在传统社会里起兵造反的“乱臣贼子”一下子被说成了“正义”的化身,谋反这个原本在传统社会里被认定为“十恶不赦”大罪之首罪,一下子在朱棣的嘴巴里说成了“正义”之举,由此他的军队被称为“靖难之师”,他所发动的这场大明皇家帝位争夺战争也被称为“靖难之役”。
强盗自有强盗的逻辑,就看谁能忽悠,谁的拳头硬,谁有枪杆子。所谓的“真理”话语权就掌握在实力硬的人手里。
C,瞒天过海,断章取义,打出维护《祖训》的大旗。
朱棣在发动靖难之役时最为“过硬”的“合法”外衣就是维护《明皇祖训》。他在北平“靖难”誓师大会上背诵了那段“祖训”,什么“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必训兵讨之,以清君侧之恶。”依照这几句话的意思,只要认为朝中没有“正臣”,奸臣当道的话,那么藩王们就可“训兵讨之”,帮助朝廷清除君主身边的坏蛋。如果这是朱元璋所立的“祖训”原话的话,那么朱元璋就不是朱元璋了,他一生殚精竭虑就是为了保障他所建立的大明帝国能够长治久安,怎么会立下这么一段痴人说梦般的祖训:今天某个藩王认为朝中有奸臣,他就可以起兵兴讨;明天另一个藩王认为朝中还有奸臣,也可以起兵兴讨,那么大明朝就没肃静日子过了。
朱棣采取了瞒天过海的手法将老爹的那段祖训来了个断章取义。《明皇祖训》里有关的原文是:“凡朝廷新天子正位,诸王遣使奉表称贺谨守边藩,三年不朝。许令王府官、掌兵官各一员入朝。如朝廷循守祖宗成规,委任正臣,内无奸恶,三年之后,亲王仍一次来朝。如朝无正臣,内忧奸恶,则亲王训兵待命,天子密诏诸王统领镇兵讨平之。既平之后,收兵于营,王朝天子而还。如王不至,而遣将讨平,其将亦收兵于营。将带数人入朝天子,在京不过五日而还,其功赏续后颁降”。(《明皇祖训》“法律条”)
从朱元璋祖训的原文来看,如果真是朝中有奸臣,藩王应“训兵待命”,只有接到天子的密诏后才能举兵,除掉奸臣后,藩王要“收兵于营”,朝见天子后回归原来的藩地。
但有关朱元璋制定的《祖训》中确实有一条关于藩王可以向朝廷索要奸臣的规定:“若大臣行奸,不令王见天子,私下傅致其罪,而遇不幸者,到此之时,天子必是昏君。其长史司并护卫,移文五军都督府,索取奸臣。都督府捕奸臣,奏斩之,族灭其家”。
这一段祖训是讲,大臣耍奸,使得藩王、亲王无法见到天子,天子被蒙蔽,成为昏君,那么就由藩王府内的朝廷任命的“长史司并护卫”共同出面向全国最高军事机构五军都督府发出锄奸文函,再由五军都督府逮捕奸臣,并奏请皇上斩杀奸臣,诛灭其家。
在这里也没有说让藩王自己起兵“讨之”,而是有一道又一道的程序要走。即使如朱棣认定的齐泰、黄子澄是奸臣的话,也轮不到他朱棣亲自起兵,更何况齐、黄还不是什么奸臣。
对照历代藩王起兵的理由常常是以“清除朝中奸臣”、维护某个祖制作为大旗,朱棣也不例外。但朱棣起兵口号中似乎多了一条“奉天行讨”,换句话说,历史上打出这样旗号的一般是在改朝换代时在这么干,而在皇族内部夺权一般不大可能用“奉天行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