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用书写察觉内心深处的需求》
4《写下你的梦,它会给你本身的指引》
梦之所以被很容易被遗忘是由于4个原因。第一你自身感受力很差,容易满足现状,这样说并不是不让你知足,而是说你的内心冲突相对较少,基本用不着中国梦得到满足孩子的梦就很直接,白天没去游乐场,梦里就会大玩特玩,这样的梦就很容易被遗忘。第二你一点都不认为梦有什么,甚至认为梦是多余的,没有任何意义,第三梦本身是琐碎的无形的转瞬即逝的念头,闹钟铃声响起后很快就会被淹没在现实的喧嚣中。第四潜意识太过阻,抗道德感超强,不允许自己有任何非分之想,生生的把梦的内容全部隔离,这是防御,防御的是内心更大的恐惧。
把你的梦写下来,写下来的梦会变得不一样,首先书写让你的梦变得清晰,让你审视自我,其次书写梦的过程就是二次整合的过程让你变得更专注,更爱惜自己的心灵,再次梦到每个场景和元素都会引发大量的回忆和联想,他们极大拓展了艺术领域,艺术领域越来越宽,看问题就越来越深刻,最后写下来的梦,相信艺术品,你让心灵的无意识加工变成了现实,像是你花费了巨大精力,是巨资打造的心灵大片,终于上映了,而不是止步于幕后制作。
专门准备一个本子就叫梦的日记,上面专门记录自己的梦境。这是一件美好的事,记录的越多你就越能看到心灵的不同面相,这是升华的表达,是精美的艺术品。
在床头准备纸笔和手机,养成了随时记录梦境的好习惯。
醒来时别先睁眼,也不要翻身起床,继续保持睡着的姿势,有意识回忆梦,像观察画面一样观察它们,再连接起来就像播放幻灯片,先形成一个框架,再进行记录。
先记下最清晰的部分,某些关键片段或元素,这是我常用的方式,有时梦境很长,像是一部史诗回忆,整个情节时很容易遗漏和断片,也容易模糊后半部分,所以记录关键词是个很好的方法。
写下情感这很重要,情感分为两部分,一是梦里你的感受,一是记录梦时的感受。
写一下自己的联想和主题。当你记录完梦境,要针对认为比较重要的事件、事物、行为、感受进行联想,这其实是解梦的一个步骤,把联想毫无保留的写下来,这样梦就已经解了1/3了。
把你的梦写完后,你要给这个梦取一个名字,这有助于把握梦境的灵魂。
请记住,书写自己的梦就是过另外一种生活梦是你内心向往的诗和远方,出于种种原因,你不得不委曲求全,无奈的过着眼前的苟且,而书写梦让你自由,让你叩问灵魂,让你在现实世界过上一种超越现实的秘密生活,那里有你想要的一切。
精神分析说,梦是潜意识压抑的愿望的,满足你的梦几乎没什么压抑,这说明你正在整合自我,而且越来越有力量。
5《写下我想要什么,然后不停追问》
所谓"只缘身在此山中",困惑来自各种冲突,身在其中而不自知,你正经历着生活又处处受限,许多关系和琐事缠绕着你,各种人是搅拌在一起,如同混合物,你只是其中之一,伴随着生活的转动而转动,而我想要什么会瞬间把你从漩涡中拉出让,你站在旁边看看,搅拌在一起的人和事看着里面的自己,甚至能够看到自己在里面的各种烦闷和苦恼,看到在关系中的无奈和反抗,这种视角让你从其中抽离出来,变成第三方。
很多人没有自己的规则,只是跟着人群前进,跳进坑,趟过河,翻过山来,到了墓地,回头才发现自己是人生的一枚棋子,一直被推着从出生到死亡,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你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没有自己的游戏规则,只能按照他人的规则行进,也有人不被他人带跑,不盲目跟随人人群,当然他不可避免的也要走进坟墓,但他却走了许多精彩绝伦的道路,那些经历是混迹在人群中的你,永远也体验不到的,这类人明确知道自己想要的,别人的规则不符合他,他就不去做,他所做的正是他想要的,于是他完整做了自己,走完一生。
人最大的所求就是自我价值能够实现,这与旁人无关。不管是你的父母还是孩子,谁都不能替你实现,同样他们价值的实现,带给你的也仅仅是欣慰和喜悦,并不是你自己拥有的,这个观念我强调了太多次,可总有人不敢面对不敢承认,他们不知道自己离开了孩子、父母、伴侣会怎样,他们并没有自己的需要,他们的需要就是关系中他人的需要。
一个怎样的人才会把他人的需要当作自己的需要?一个没有安全感的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安全需求处于第2层,社交需求处于第3层,自我实现需求处于第5层,没有安全感就很难谈价值感,更谈不上自我价值的实现,但你真的了解安全感吗?安全感来自恰当的依恋和分离,是依赖和独立的中间体,这两端任何的不恰当都会造成不安全感,当你把安全感建立在他人的需求之上,就已经失去了安全感,你并不独立,依赖一旦落空,你就会破碎,至少会感到孤单、空虚和无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