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自己交给他人的眼光去评判,正是产生不安和怀疑的根源。 —米兰·昆德拉
今天,是我结束我出社会第一份工作的最后一天,也和大多数父母所不理解那样,脱离了他们眼中的好工作。
有时候,依稀也还会记得父亲的千咛万嘱。他说,这年头,不好找工作。太苦了,忍忍便好了,何苦要辞职!有时,他还会说,你读那么多书,不就应该找份安稳的工作吗?这在公立医院多好呀!非要辞职干嘛,就你这个学历,现在都不一定进的了这医院……
是的,为此,去年我都在苦苦挣扎,有时也会陷入自我怀疑。真的只是我太娇气了,吃不了苦吗?这年头,找工作那么难,真的要辞吗?这医院不久便升三甲了,到时候可能都进不去了,为什么不熬下去呢?我想了很久,作为一个农村人,立足于城市,本就不易,放弃了 这个机会,就不一定可以再得到了。而且,更怕的是,因辞职而带来的失业,也意味着可能"啃老",要知道,我们,是没有资格啃老的,家里不养闲人。这是我很久以前便知道,穷人试错成本的代价要高得多,所以会更要权衡利弊……
但是,在年前,还是辞了这份工作。理由很简单,不想干了。我承认辞的时候有意气冲动成分,是在领导说完话第二天辞的,但辞了的时候,是真的很开心的,开心自己终于要离开这个地方。可是,人呀,就是那么奇怪,第二天,便开始了空落落,担心未来,担心工作,担心没钱的每一天……
可是,一切担心都带不来实际的帮助,于是我开始了拯救自我,开启了投简历环节。第一投,便中了。我面试的时候,终于懂了"你走的每一步,都算数.",我记得在医院有做不完的知识小题,带不完的学生,以及做不完的病人,这一切的积累,却无意中成就了我面试当教师的一些技能。还记得毕业时也曾投过学校,但往往都石沉大海,短短一年,我却拿到了教师的offer,我不确定教师这条路是不是就一定适合我,只是我总觉得,不去试试,有些可惜了……正好,它来了,正好,我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