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同性恋结婚这件事上,如果你可以理解,但无法接受,就表明你的态度与行为不一致。态度上,你支持同性恋结婚,但行为上,你不会向同性恋通婚立法投赞成票。
态度与行为是一对孪生兄弟,经常打得不可开交。
领导见风使舵,上谄下陷,你内心一万个声音对他说,去死吧!但话到嘴边,你却吞了回去,转而对领导点头哈腰,唯唯诺诺,直夸领导大好人。多么言不由衷啊!言语的行为背叛了真实的内心。
态度是没有过滤的自来水,具备纯天然属性,就像长江滚滚东流,惯性使然,习惯使然。态度的养成非一日之功,是从小到大积淀的价值观的凝结,以至于内化成了无意识思维系统的一部分,就像饿了要吃饭,渴了要喝水那样,大脑随时随地做出各种态度与立场,不假思索,信手拈来。
行为则有点像过滤后的自来水,是态度经过加工后的体现。三岁的小孩也懂得自我约束,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随意占有,尽管他的真实内心告诉他,这个玩具很好玩,我很想要!一个忍不住骂娘的员工考虑到生计,只能安静地闭嘴。
下意识的态度是自然流露,属于无意识态度。经过过滤后的行为属于有意识行为,其对应的态度是有意识态度。
2
所以我把态度与行为分为无意识层面和有意识层面。
无意识层面的态度和行为就像一个驾车经验丰富的老司机,在千千万公里的驾车里程中积累了独特的技巧,在千千万万次应变中内化了独特的条件反射式动作,看到花,你会说真美,真香,看到小孩子,你会说真可爱,真天真,看到美女,你会想,是我老婆就好了。但你不可能冲上前去,深情表白,做我老婆好吗?
那个表白的冲动被遏制了,遏制者就是有意识思维系统这道过滤程序。
大部分时间里,有意识思维系统只是懒洋洋地躺着睡大觉。我们大部分的脑部活动都是无意识思维,梦就是无意识思维的全部呈现。白日梦也是,只不过时不时被有意识思维镇压了。
我天性怕狗,见狗就肾上腺素飙升,这是无意识态度。但我的理智告诉我,不是所有狗都可怕,宠物狗一般不咬人,犯不着怕它们,这是我的有意识态度。
至于我的行为到底是亲近狗还是避之不及,这取决于无意识态度和有意识态度哪个占上风。
当我们说态度决定行为时,与其说态度的改变引发行为改变,不如说当有意识层面态度战胜无意识层面态度时,就能引发行为的改变。
半夜起来给孩子盖被子,下意识的我只想睡觉,不想起来,从起这个念头开始,我的无意识与有意识就开始打架。如何说服自己起床?让有意识占上风,开启有意识思维的马达,想想长远的事情和后果: 如果不起床给孩子盖被子,孩子会感冒,自己要请假,工作要耽误.....这样思考一番,一定可以战胜睡意起床。
人这一生,就是不停在有意识态度和无意识态度之间做选择。
3
行为反过来也会影响态度。
改变无意识层面的行为,既能改变无意识层面的态度,又能影响有意识层面的态度。
无意识层面的行为具有随意性,自发性,条件反射性,短视性,它非常贪求舒适,凡是需要长远规划的,需要缜密认证的,需要费心思的,它通通不管。人每天会做出大量的行为动作,大部分都是无意识行为,比如痒了伸手去抓,眼镜掉了伸手去抬,尿意来了去上厕所。
无意识行为还具有感性,跟着感觉走,容易被环境影响的特征,在心理学上有心智显著性的说法,这个词的意思是说,我们会下意识地以大脑回忆某样事物的难易程度为标准来评价事情和人物。自动式思维系统会赋予最容易想到的事物最多的注意力和最高的优先权。
拿一岁婴儿举例,她看不见妈妈,嚎啕大哭,哭声告诉我们她要妈妈。婴儿的例子也许以偏概全,但成人的无意识态度和行为与婴儿本质上没有区别。在成人的世界里,有些无意识行为也许可笑,但一旦可笑的行为上被特意遏制,它就变成了有意识行为。
如果要说服一个人的无意识态度,可以从改变或者干涉他的无意识行为着手。
无意识行为贪求方便,舒适,又容易被环境影响,可以根据这些特征做文章。
比如,要说服一个爱抽烟的人戒烟,可以在他身边放香烟替代品,出于方便考虑,他下意识会拿伸手可得的替代品。一旦用习惯了替代品,他会慢慢改变自己的态度。
还是拿小婴儿举例,大人常常装出开心地吃某样东西的样子,婴儿本不感兴趣,但受父母影响,她也喜欢上了这种食物。
显然,无意识行为的改变会影响无意识态度。
神奇的是,无意识行为还能影响有意识层面的态度,拿我怀孕举例。
我到孕中期,渐渐感觉腰部重量,下意识地做出叉腰腆肚的动作,这个下意识动作完全自发,是身体为了舒适做出的条件反射式动作。这个动作做多了,我发现自己越来越固化了一个我是一名辛苦的孕妇的主观认知。
4
有意识层面的行为同样既能改变无意识层面的态度,又能改变有意识层面的态度。
有一个实验: 两组学生分别用老年词汇和年轻人词汇造句,几分钟实验结束后,用老年人词汇造句的学生经过走廊的步伐明显慢于年轻人词汇组。显性行为在不经意间侵入了潜意识思维中,悄悄地改变了无意识态度。
公共场合发言难免紧张,如果深呼一口气,挺起胸膛,挺直腰板,默默对自己说,我是一个强大的人,你多半会感知一股无形的自信与力量,这是有意识思维层面的行为造成了无意识层面态度的变化。
爱上一个不该爱的人,欲求不得,欲罢不能时,可以利用这个原理为自己救赎,在有意识思维层面的行为上采取一些行动,比如他从你面前经过时,故意不看他,停止联系他,即使潜意识挂念他,也要有意识停止挂念,把他看成其它普通人,在心底默念我不爱他,他配不上我。坚持一段时间下来,你的潜意识态度会悄然改变: 原来真的已经不那么爱他了。
又比如,如果你生病了,却又不得不打起精神参加一个演讲。如果你打起十二分精神,在镁光灯下呈现积极昂扬的状态,你在台上根本不会把自己当成一个病人。这是有意识层面态度的改变。
你就是你呈现出来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