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陪伴孩子的时候,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关注他所关注的内容,才是真正有效的陪伴。
01
今天在张怡筠情商教育公众号里看:
最近发表在child development上的一篇研究表明,“联合注意”有助于提高3到4岁儿童在语言错误信念任务上的表现。所谓“联合注意”在这里指的是,儿童和陪伴他的成人一起专注于实验任务。
在这个实验中,研究者主要设计了三种不同的情况:主试和孩子一起看影片,孩子看影片的时候主试做别的,主试不在儿童自己看影片。
结果表明:主试在场但是没和孩子一起看,和主试压根不在孩子自己看,这两种情况下孩子的正确率是差不多。
所以研究已经证明,有人“假装”陪着,和没陪着效果是一样的。
02
那么现代中国又有多少父母做到了有效陪伴呢?
就我观察和调查的结果,情况不容乐观。
我下班后及周末经常会带孩子小区里或公园去玩。
经常看到带着孩子的父母,把孩子带到有小朋友的地方,然后就任小孩玩,不顾不管了。
父母要么刷手机微信,要么看视频玩抖音,或者就跟认识的父母,在孩子的不远处热热闹闹的聊天。
这是陪伴吗?肯定不算。因而也就更谈不上有效陪伴与否了。
03
有一同事家有二娃,都是男孩,一个五岁,一个8岁,照道理,一个男娃都不好带两个男娃,可不是难度系数乘以2这么简单。家里肯定是鸡飞狗跳,同事也应该是精神萎靡,面容憔悴。
可是没有听同事怎么抱怨过,作为新晋级二娃妈妈不久的我,就去她家取经。
然而我发现了什么?
在同事家做客的一个多小时里,同事家大宝二宝一个捧着手机,一个拿ipaid,除了进门时两小孩抬头看了我一眼,其余时间,两人就聚精会神玩着电子产品。
原来,同事把孩子全权交给了电子保姆 ,我劝了几句 ,同事已经有点不耐烦。
我希望其他家长朋友,切忌像我同事一样,把孩子交给电子保姆,父母在,犹没有。
03
我曾经在我教的学生中做过一个调查。调查的内容是自己与父母的相处情况。
最终结果显示:他们与相处情况很不乐观。
很多学生表示,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大,逆反心理的越来越严重。每周回家虽然只有两天的时间,但是这样那样的事情,总是会使得使得自己有的时候会和父母顶嘴,有的时候,自己会嫌自己的父母跟不上时代的节奏,作为子女,和父母相处,特别别扭。
有些家长虽然周末陪着孩子,可是孩子却感受不到他们的存在,为什么?就是因为家长只是人在身边,可是心却不在孩子的身边。家长总有这样那样的事,手上心里都有活,所以这样的陪伴其实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此,陪孩子就是真心的陪伴。
也有一部分家长的工作很忙,忙的周末也不见身影。但是他们会抽出固定的时间来陪孩子。即使是回来的再晚,也要提前给孩子打电话,在电话里和孩子玩几下,聊几句。这样孩子倒是很理解父母,因为他们其实做到了真正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