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我儿子有很多不好的习惯,比如玩具乱扔;吃饭除了要喊半天,还要吃上半天;不穿鞋子就往洗手间里冲;写作业磨磨蹭蹭......每天我忙着上班,时间紧,对他就是喊要怎样怎样做,先是喊的嗓子冒烟,然后是火冒三丈,然而,孩子还是我行我素。这次疫情期间,大家都被关在家里,我也终于有时间细想怎么解决孩子的那些问题了。
问题的转机也在于时间,我终于有时间静下心来看看书了,从书中我找到了一个解决办法:“让孩子怎么做不如让孩子知道怎么做”。于是,用了书中的一招,开家庭会议,每次讨论一个问题,大家畅所欲言,不批评与责怪,只专注于问题的解决。例如,我们开了一次关于玩具整理的会议,我们不在批评孩子随手乱放玩具,也不再威胁不收拾再也不给他买,而是大家一起讨论,怎样让孩子自己收拾好玩具:
妈妈说:“妈妈先让你把房间里的玩具收一遍,你想玩的收好,不想玩的给妈妈收起来保管,反悔想玩了的话一周后再到妈妈这里来拿。”
孩子:“可以给我买一个宽点扁点的盒子吗?”
爸爸负责采购,大家都同意了。
妈妈:“妈妈不想每天都提醒你,这样我在门上贴个条,正面写“玩具要回家”,背面写上“好孩子,你真棒!”需要收拾玩具的时候我就放正面,你收完了就把反面翻过来。”
孩子:“我来帮你纸条,我来画画。”
爸爸表示同意,大家都同意。
于是,爸爸为他新买了一个盒子,在盒子上郑重的贴上了他的名字,一起陪他整理了一次他的玩具。接下来大家按约定行事,接下来的事情发展很有意思,孩子看到“玩具要回家”他会去收拾,反而是爸爸妈妈有时忘了翻纸条,所以只要爸爸妈妈坚定,孩子是没有问题的。
用家庭会议的形式,我们在疫情期间陆续讨论了穿鞋,煮饭做家务,制定作息时间表等等问题,用会议的形式来增强仪式感与正式感,让孩子有参与感,有得到尊重的感觉,他会更有动力去做约定好的事情,比起平时我们单纯的说教,有效多了。
想要孩子改变,父母得先改变,大家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