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把握倾听时机,给孩子倾诉的机会。
一、孩子哭泣时,倾听是最好的陪伴。
当孩子哭泣时,我们要给予孩子安慰,而最好的安慰就是倾听。我们可以轻轻地搂住孩子,看着孩子的眼睛,倾听她的诉说。而随着哭泣孩子的不良情绪会逐渐得到纾解,与此同时,孩子在宣泄心中的委屈和悲伤时,能敏锐地感受到我们的反应:关切的眼神,我们温柔的触摸,我们温暖的拥抱。
当孩子哭起来,我们准备清天使,起码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检查孩子与环境安全。检查孩子身体是否受到损伤,周围环境是否有危险,如果有,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
2.不要流露出不安的神情,也不要给孩子忠告。
3.靠近孩子,轻轻地搂住她,让你们的目光相接。
4.和蔼地请孩子把烦恼告诉你。
5.你发现孩子害怕某个特定的事物,向他保证,你一定保护她,不让她受到伤害。
6.不要对孩子的情绪下结论。
7.允许孩子畅快地哭,不要有时间限制。
8.孩子大哭一场后,或许需要睡一觉。
9.倾听过孩子充分哭泣之后,注意发现孩子新增长的领悟力,热情和创造力,以及它更加充满活力的游戏。
二、孩子愤怒时,倾听比发火更管用。
用愤怒应对孩子愤怒情绪的做法,不仅不利于问题的解决,还会加剧亲子间的冲突。有些父母会想到和孩子讲道理,可是愤怒中的孩子是很难听进去大道理的。
孩子愤怒时,我们最好的做法就是倾听。愤怒的孩子看起来气势汹汹,其实他的内心是惊恐不安和悲伤的,是需要我们的帮助的,而倾听能让我们保持心平气和的心态,能让孩子得到发泄内心怒气的机会,让孩子知道我们是关心他的。当她的情绪得到疏导之后,情绪就会渐渐稳定下来,这时再去跟他讲道理,他也会更容易接受。
倾听的原则和技巧:
1、首先要估量一下自己的心境,检查自己此刻头脑是否足够冷静。
2.面对孩子的愤怒,甚至是攻击要给予他温暖和关怀。
3.如果孩子试图避开我们,请坚持留在孩子身边继续倾听。
4.用温和的语气询问他发火的原因,尽可能了解问题的本质。
5.克制自己斥责或批评孩子的欲望,做到少说多听。
三、孩子发脾气时,听听孩子的解释。
当孩子发脾气时,我们切记用自己的主观臆断去解释孩子的行为,更不能对孩子乱发脾气,甚至斥责打骂,而且应该有足够的耐心和冷静的头脑去倾听。
作为父母,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在他身边保证她的安全,一般来说,只要我们能坚持5至15分钟,孩子发脾气的过程就会过去。而当孩子平静下来后,我们可以视情况用孩子发脾气原因,但决不能猜测和催逼,因为这回破坏孩子对我们的友好和信任。
如果在公共场所,孩子突然发脾气,这是最好的做法,是把孩子带离现场,带到一个较为隐蔽的地方,方便我们控制局面,比如屋子的角落,行人较少的走廊等地方。然后再尝试听听孩子的解释,和孩子沟通,很多时候这个方法很有效。
四、孩子害怕时,倾听孩子的恐惧。
当孩子陷入恐惧时,我们需要掌握倾听的基本步骤:
1、紧紧地把孩子搂在怀里,轻拍他的背,亲吻她的额头。
2、契合的允许孩子挣扎、发抖和哭泣。
3.了解孩子恐惧的来源,认真倾听孩子的讲述。
4.给予孩子言语上的安慰,激起孩子的自信。
五、安排专门的时间,倾听孩子的话。
注意事项:
1、为自己和孩子安排一段独处的时间。
这段时间可长可短,可以是一上午的游戏时间,也可以是短短20分钟的交流。时间没有限制,可以是一天当中的任何时间,如午睡的时候,晚上睡前的一小段时间等。但不管怎样,这段时间一定是专门为自己和孩子打造的。这就需要我们做到在这期间全身心投入到孩子身上,放下手里的事情,只和孩子在一起。
2.放下手中的权利,把支配权还给孩子。
大多数父母都喜欢用各种方式来支配孩子,比如让孩子去写作业,让孩子去刷碗……我们要换一种角色,让孩子来安排我们的活动。比如,可以问孩子“你需要我做什么呢?”孩子可能说需要你陪她一起玩,陪她一起做作业,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感受到交流的平等,他们往往更愿意吐露内心的想法。
3.给孩子赞赏和肯定。
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我们要把对孩子的关心,赞赏和肯定表露出来。给孩子树一个大拇指或者一个鼓励的眼神,让孩子兴高采烈,并乐意和我们分享他的成功和快乐。
4.尽量克制自己,避免说教和冲突。
倾听孩子,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少说多听。当忍不住说教或者发脾气时可以先离开孩子,给自己几分钟的冷静时间然后等到情绪冷静下来再去和孩子沟通。
第九章带着问题轻轻掌握倾听当中的回话技巧。
一、当孩子向我们传递表达的信号时,我们不仅要注意自己的态度和回应方式,还要给孩子一些具体的提示和帮助,给予孩子真正的回应。
当自己的孩子争夺别人的玩具时,妈妈应该询问他想要玩具的感受,他的行为并没有平坦,也没有命令她把玩具还给对方。而是给予孩子以提示和启发“你怎么做才能是对方不伤心呢?”让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对孩子寻求帮助的真正的回应。
如果父母也没有切实可行的办法,就可以对孩子说“也没有好的办法,需要咱们共同思考。好吗?”
二、用反馈式倾听给孩子回应。
当孩子回来说“我讲故事讲的最好,但是没有得奖,下次再也不参加了。”
妈妈最好的回答“努力了这么久,却没有拿到第一名,你感到气愤不公,妈妈能够理解。不过,你应该明白别人也同样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何况你是喜欢讲故事,相信你不会为这一次没有得奖而放弃讲故事,对吗?”
会是倾听的,关键在于抓住孩子的真实想法和所要讲的事情的真相,并加以阐明,这样,孩子就会感觉到我们理解他啦。
反馈是倾听,注重的是理解,孩子的情感和情绪,让孩子感觉到她的话,妈妈很重视,引导孩子说出更多内心的想法,并愉快地接受妈妈的建议。
三、对孩子的话表示出浓厚的兴趣。
1、当孩子诉说时,可以用一些简单的附和性语言表达我们的兴趣盎然,如“真的吗”“太有趣了!"“我简直不敢相信""继续说,真是太出人意料了!”
2、我们可以通过参与孩子谈话的方式,回应孩子期间我们可以表达一下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也可以向孩子提问。比如“这件事真是让人匪夷所思,如果换作是我,我也会搞不清楚的。"“这个故事太感人了,不过就结局来讲,如果是一个大团圆就更完美了,你觉得呢?"
3.还需要注意回话的语调、语速和节奏等,尽量让自己的回话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比如,让孩子为我们讲故事,我们可以用稍微夸张的语气和语调去回应孩子,往往能让孩子兴趣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