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位曹植,有文采兼建筑设计师。书中除了叙述曹植七步成诗和创作了经典名作《铜雀台赋》的故事,还讲了一个有关曹植文采的故事。在第六十八回《甘宁百骑劫魏营,左慈掷杯戏曹操》中,“但凡(曹)操出征,诸子送行,曹植乃称述功德,发言成章”。关于曹植建筑设计水平的故事在第三十四回《蔡夫人隔屏听密语,刘皇叔跃马过檀溪》。曹操挖得一尊铜雀,要建一座高台来庆贺一下。曹植马上提出了自己的设计构想,“若建层台,必立三座:中间高者,名为铜雀;左边一座,名为玉龙;右边一座,名为金凤。更作两条飞桥,横空而上,乃为壮观”。曹操很高兴,采用了曹植的设计方案。由于受到哥哥曹丕的妒忌,曹植一直郁郁不得志,最后抑郁而终。
第七位邯郸淳,有文采。邯郸淳在书中没有正式出场,只在第七十一回《占对山黄忠逸待劳,据汉水赵云寡胜众》提到他的文采。上虞令度尚为被朝廷表彰为孝女的曹娥立碑,叫邯郸淳撰写碑文,“时邯郸淳年方十三岁,文不加点,一挥而就,立石墓侧,时人奇之”。邯郸淳写文章的一挥而就、一气呵成与曹植的七步成诗、出口成章异曲同工、不分伯仲。可惜书中没有交代到邯郸淳长大后的情况。
第八位王粲,记忆力超强兼有文采。第四十回《蔡夫人议献荆州,诸葛亮火烧新野》讲到,“(王)粲博闻强记,人皆不及:尝观道旁碑文一过,便能记诵;观人弈棋,棋局乱,粲复为摆出,不差一子……其文词妙绝一时”。其中还讲了一个故事:王粲在很小的时候,曾有一次独自去拜见大儒蔡邕。当时蔡邕家里高朋满座,一听说王粲来了,蔡邕连鞋子都没穿好就跑出去迎接他。宾客们很惊奇为什么蔡邕那么敬重这小子。蔡邕说“此子有异才,吾不如也”。王粲长大后成为刘表及其儿子刘琮很器重的幕僚,但当曹操带兵来攻打时却误判形势,劝刘琮投降曹操。自己虽然被曹操封为关内侯,享受荣华富贵,却害死了刘琮一家,落得个卖主求荣的坏名声。
第九位孔融,机变反应能力强。在第十一回《刘皇叔北海救孔融,吕温侯濮阳破曹操》介绍孔融“自小聪明”,十岁时去拜见河南尹李膺,李府的门卫见是一个小孩,便刁难他不让他进去。孔融说:“你们狗眼瞎了,我和李膺是世交。”后来,李膺问孔融怎么世交法?孔融说:“我祖宗孔子曾经向你祖宗老子(李聃)请教过礼制的问题,那我和你还不是世交吗?”李膺称为“奇童”。太中大夫陈炜听说后,说“小时聪明,大时未必聪明”。立马被孔融怼了回去,说“如君所言,幼时必聪明者”。意思说,按照逻辑反过来讲你小时候肯定很聪明吧,怪不得现在那么笨!孔融没有讲后面那半句话,给陈炜留了些面子,也更突出了自己的聪明。哄得李膺和陈炜都很高兴,说“此子长成,必当代之伟(大)器也”。后来,孔融官至北海郡太守,成为一方诸侯。后被曹操误杀。
第十、第十一位孔融的两个儿子,视死如归。第四十回《蔡夫人议献荆州,诸葛亮火烧新野》中,孔融被人诬陷,曹操大怒,派兵到家里抓人。当时,孔融两个年幼的儿子正在家里下棋。家仆慌忙来报告说“你们的父亲被抓走,快要被杀头了,你们怎么还不逃跑呢?” 孔融的两个儿子说:“破巢之下,安有完卵乎?”小小年纪就胸怀坦荡、视死如归,最后和全家人一起被曹操杀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