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这是纳兰性德的名句,我相信我们很多人就是因为这句诗进而去了解纳兰性德及其诗作的。这句诗之所以流芳千古,实在是它有着荡涤人心肠的魅力。谁能没有个初恋,谁能没有段虎头蛇尾的感情经历。初见时“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可是往后呢,往后的往后呢?所以每个人读这句诗“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都仿若出自肺腑。不信你试着读读,看是不是肺腑里个中滋味,难以言说呢?
而这句诗的创作渊源或者说人物原型,你可知道?这句诗实际上是从汉成帝班婕妤的《怨歌行》或者叫作《团扇歌》凝化而出的。也是班婕妤一生命运的真实写照。全诗如下:
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在这首诗里,班婕妤把自己比作霜雪般洁白的齐地出产的质量上好的细绢,这样的白细绢裁成团团如明月的合欢扇。这不就象征着班婕妤外貌的曼妙多姿,品行的浩如明月,不染丝毫的尘渍吗?哪团团的明月,合欢扇的命名也恰恰印证了班婕妤初入汉宫备受汉成帝宠爱,郎情妾意浓密的情状。
而后宫嫔妃就像春日里鲜艳的花朵,只为皇帝一人开放。百花争艳只为一人欣赏。更何况花无百日红,容颜易老,青春易逝。所以即使“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深获圣心之时,班婕妤也是且喜且忧。一边像一般女子一样,享受自己的爱情生活,渴望着婚姻的甜蜜,一边也是深深忧虑,对眼前的幸福战战兢兢“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说到这儿我们有必要来谈谈班婕妤了。
班婕妤实乃汉宫廷嫔妃的封号,古代女子地位卑微,班婕妤的名字并未流传下来。只知道她是《汉书》作者班固的祖姑。汉武帝时期抗击匈奴战功赫赫的班况的女儿。班婕妤也算是出身功勋之家,又自幼聪明伶俐,秀色聪慧,熟读史书,勤习礼仪,文采出众。所以初入汉宫虽然品级很低,仅为少使,但不久就受到了汉成帝的隆宠。就像班固在《汉书.外戚传》里所说的“帝初即位选入后宫。始为少使,俄而大幸,为婕妤……”由此可见班婕妤的才貌出众。
然而这位窈窕淑女并未逃脱宫廷嫔妃的悲苦命运,也毫无例外地经历了“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时君恩浩荡,到“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之时被弃置的命运。正如诗中所说“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然而今天我想说的是,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驰,爱驰而恩绝”这样的命运,对宫廷嫔妃来说也远不算是最为悲惨的,也需要修为,需要睿智。否则可能性命不保,甚或家族也跟着遭殃。
我们熟知汉宫飞燕,也对其身轻如燕可做掌中舞津津乐道。然而她的结局呢?虽然她又把妹妹赵合德召进宫来,一个为皇后一个为昭仪,姐妹二人贵倾后宫,专宠十多年。但是最后却以双双自杀谢幕。
这样看来班婕妤同样受汉成帝恩宠多年,却能够平静终老,不能说不是她谨守嫔妃礼仪,谨慎行事,且具有大智慧的结果。和赵飞燕姊妹受宠以后,为所欲为不同,班婕妤始终谨守女德,不肯逾越半步。成帝为了与班婕妤一起游玩,专门令人造了一辆宽敞的辇车。然而班婕妤却拒绝了。理由是古代贤圣之君都是有名臣在侧陪伴,只有哪些亡国之君才会和宠幸的女子同辇游玩。这样的德行连太后都欣喜赞扬,把班婕妤和春秋时辅佐楚庄王成为一代霸主的樊姬相提并论,“古有樊姬,今有班婕妤。”
然而汉成帝不是楚庄王,班婕妤也无法成就樊姬的功德。尽管我们坚信班婕妤既有樊姬之才也有樊姬之德行。
汉成帝逐渐沉溺于女色,赵飞燕姐妹进宫以后,首先倒霉的是汉成帝的许皇后。许皇后虽然也熟读史书,在汉成帝还未即位时就入了宫,也曾经深得成帝宠爱。然而这位皇后竟因妒忌行巫蛊之事,祝诅后宫。被赵飞燕姐妹告到成帝哪儿,昨日黄花的许皇后被废。赵飞燕姐妹深知班婕妤的才貌,曾经的宠爱。也想借机除掉她们的这一劲敌。于是就谮告班婕妤也参与了许皇后祝诅后宫的行动。
拷问本身也许已然伤透了班婕妤的心!曾经的恩宠呢?班婕妤是何等博学睿智之人,怎会参与巫蛊小技。何况班婕妤还曾向成帝进献了自己的侍婢,又怎会是妒忌之人。其实我对班婕妤的这一行动很是困惑,也曾用同为女子的心思去揣测。难道班婕妤能够忍受宠爱自己的成帝再去宠爱自己的侍婢。难道她真的甘愿把别的女人送上她也深深依恋爱着的男人床上。然而我毕竟不是班婕妤,没有处在汉宫,没有受当时的礼仪教化。
班婕妤接下来辩解的时候应该是昂着她那高贵的头颅的,尽管哪个曾经爱着自己百般宠着自己的男人是帝王。哪个曾经卿卿我我耳鬓厮磨的男人旁边坐着他的新宠,正虎视眈眈地狐假虎威。而班婕妤的回答又是多么的掷地有声:“妾闻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修正尚未得福,为邪欲以何望?使鬼神有知,不受不臣之诉;如其无知,诉之何益?故不为也。”班婕妤义正辞严,不知赵飞燕之流能否接得上话。成帝却是“善其对,怜悯之,赐黄金百斤”
这场谮告算是就此结束。看来成帝对班婕妤还余情未了。如若是许皇后想必还会抓着这根救命的稻草,痴心妄想。然而班婕妤熟读史书,聪明睿智。“君子见机而作,不俟终日”岂可再有丝毫的流连。班婕妤申时度势,随即上疏退处长信宫,供奉太后。把自己置于太后的羽翼之下,也彻底放弃了君宠的可能。尽管她也曾“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般的获得君心盛宠。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从《汉书.外戚传》的记载来看,班婕妤即使盛宠之时也恭谨谦让。每觐见及上疏都依则古礼。班婕妤饱览史书,怎会对后宫女子的命运没有清晰的认识。后宫女子以色侍人,荣辱死生只在于帝王一人的好恶。君喜则天地不能容其高,君恶则九服无所逃其命。那么既然君心已不如初见,后宫的荣宠就如变味的奶酪了。如再贪恋不忍遗弃,就会自取其辱。甚至为此搭上性命。
而许皇后领悟不了这个道理。尽管她也擅史书。她还在做着重新回到后位的美梦,不知命地病急乱求医,四处活动,还妄想去实现自己紧紧抱着不肯放弃的幻想。然而美梦未醒,成帝的毒酒就到了,最后只能饮恨而亡,结束了自己卑微的一生。甚至也连累了自己的整个家族受祸殃。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班婕妤退处东宫,远离了赵飞燕姐妹的视线,也远离了危险。尽管之后的岁月只能洒扫庭除,只能独守青灯空房,但毕竟能够全身而退。班固在《汉书.外戚传》里记载,终西汉,后宫以隆宠著名的二十余家,然而能够全身而终的仅仅几家而已,其余小的放逐,大的灭夷。这样看来班婕妤在失宠之后选择的这种壮士断腕,未尝不是一种最好的选择。
班婕妤虽然饱览诗书,聪明睿智,勤修女德恭谨谦让,深明大义,举止端庄, 然而班婕妤也是一个女人,那个女人不渴望爱情,那个女人不需要男人宽厚结实的臂膀,温暖的胸膛。女人需要男人,妻子离不开夫君,无论你是什么身份,骨子里没有什么区别。但该割舍时就要割舍。尽管割舍之后会流血,会伤痛。
班婕妤退处东宫之后,曾做赋自伤悼。《自悼赋》被班固全文收录于《汉书》。班婕妤还有《捣素赋》等作品流传于世。而她的《团扇歌》也叫《怨歌行》却是流传的更广。每每当我们吟咏纳兰性德炼化的名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之时,班婕妤便穿越时空,袅袅婷婷向我们走来。几多温婉几多聪慧更是几多睿智,也有丝丝缕缕的伤感……
班婕妤在成帝驾崩之后为其守陵,死后就葬在陵园内。坟墓呈覆斗的型状,莫非是在昭告我们她生前被覆斗遮日的悲苦命运?虽然我们称班婕妤墓为愁娘娘坟,班婕妤自己却已然从悲苦的一生中得到解脱。已无关乎喜还是忧了。
也许正是由于班婕妤凄苦的命运,才使得她的才华得到激发,为我们留下了传承千古的文学精品。我们是该喜还是该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