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演讲以后,我们就来说说如何开始第一个演讲,或者叫破冰演讲。
从演讲的前期准备来区分,演讲可以分为即兴的和有准备的。从演讲的目的或者功能性上来分演讲有四种类型:提供信息、娱乐、说服和激励。
何为提供信息型?给观众介绍一本书、一步电影、一件新鲜事或者一段个人经历。
娱乐型的比如脱口秀。
说服型的比如销售、推荐。
激励性的就更多了,大部分领导的新年致辞、年终总结还有项目启动仪式等等。
那么我们准备的第一个演讲通常是什么类型呢?其实都可以,只是内容建议大家所择比较好入手的,自己比较熟悉的。有四个标准,是不是自己所喜欢有兴趣的?是不是自己熟知且擅长的?是不是有价值有意义的?是不是观众或者听众所需要的?
在授课的过程中,我经常让大家选择自我介绍,或者介绍一个熟悉的人作为破冰的演讲,因为这个题材是最熟悉和易操作的。可即便如此也有一些问题时长出现。
1.流水账
按照时间顺序把自己家乡、在哪读的大学、学的什么专业、工作是什么以及家庭状况介绍出来。这样说有什么不好?不出彩嘛!我们私底下为了快速认识对方可以这样去介绍,但演讲这个场合跟聊天毕竟不同(参考第一节课内容)。演讲当中,选择一段经历、讲述某个故事、介绍兴趣爱好都可以成为自我介绍的素材。
演讲是要主题鲜明、观点突出的。流水账似的述说会让内容失去焦点。
2.不懂取舍
介绍自己的演讲一般在三分钟以内,大概是太有表达欲望,很有同学一开始就停不下来。讲到自己年少时苦逼的学习经历时,光光校园风光就介绍了一分钟。讲到自己骄傲的大学时代时,有把晚上宿舍看世界杯的盛况介绍了两分钟......演讲要围绕着主体去展开,但不是没有边际的展开。展开到什么程度?有一个尺度是能否为这一段的主题服务,如果不能,或者非常牵强,那么就干脆利落的舍弃。
3.逻辑混乱
逻辑学不在我们的必修课范围之内,我们唯一有过的一些关于逻辑学的学习经历大概是高一时数学课上讲的集合。逻辑不强的缺点也在演讲当中暴露了出来。有个同学介绍自己说,我上学时怎样怎样、工作中怎样怎样、生活中怎样怎样......大家觉得有问题吗?这就是逻辑不清的问题。如果他的逻辑是时间顺序那么可以这么说:上学时、毕业后、工作后、退休后;另外一种逻辑就是:工作时、生活中。把上学、工作和生活放在一起很奇怪。因为我们平时认为工作和生活是互补的两个概念,所以加上上学就不对了。
这三个问题是新手常见问题。绕过这三个坑,尝试一下自己破冰的演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