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从记事起,我就是一个及其爱看书的人,印象最深的是,小学某天有次蹲厕所看书,由于看的太入神忘记时间,结果脚麻到无法站起来,最后只能喊我妈把我拔了出来。也唯有看书这件事,从小喜欢到现在。对于其他事情,无一例外三分钟热度,学过小提琴吉他唱歌画画,但全部,放弃。
而我姐,显然是另一个极端,姐姐热爱各种运动项目,篮球乒乓球都不在话下,我最最佩服她的是,最开始学吉他,一个人窝在小房间把一首非常简单的《你知道我在等你吗》弹了整整一周,显然,姐姐的吉他弹得是超赞的。
就是这样意志力超强的姐姐,看书却只能坚持3分钟。书拿到她手上,就好像一块砖,只能用来垫脚。
那时候我就问我姐,为什么看不进去书呢?我觉得看书真的是世界上最有意思的事。在你这,感觉就跟坐牢一样。
姐姐每次都翻翻白眼,很酷的告诉我:就是一堆汉字堆砌在一起,有什么意思!
虽然那时我年纪还很小,但是已经知道,不同人在看书这件事上,都有自己的一套理论。推及到其他事情也是同样的道理,你不能要求别人喜欢自己喜欢的,各人有各人的自由。
2
上了大学后,读书的习惯一直保持着。宿舍的小伙伴在我的带动下,也开始慢慢喜欢起读书来,最可喜的是,每晚睡前半小时甚至一小时,大家收拾停当后都会上床看自己喜欢的书,氛围真是好极了。
这其中就包括和我姐姐一样不爱看书的G,G最大的改变是从最初的只能坚持3分钟到后来的半小时,最后可以两天读完一本。
读研工作以来,我开始发现,越来越多的人,都开始有了阅读的习惯。
但同时也发现,同样看书,不同的人效率却是千差万别。相同的书,有人花三四个小时,有些人却需要几天。虽然看书不能用时间长短来评判,但仅仅这点,就让我纳闷了好久。
3
无独有偶,最近在看的《沟通圣经》,这些问题都被作者一一做了解答。书中有两章就是专门讲述如何增进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
仔细回想一下,你采用的是那种阅读方式呢?从第一页开始一字一句读到最后一页?先浏览下目录看这本书有那些重点?小说快一点,哲学历史类慢一点,还是都是一样的速度?
阅读过慢的最大原因在于,花费太多时间在简单的内容上。而要想提高阅读速度,就是夸大阅读速度的范围。但是一味的增快阅读速度,囫囵吞枣,并不是明智之举。
因此,在速度提升之前,我们需要明确,我们阅读,也就是看一本书的目的是什么。书中将阅读目的分为三点:
1.消遣 大多数人看书不为别的,就只想看好看的故事,打发时间。
2.信息 不论是否喜欢看书,很多时候都是为了获得信息而读书。比如为了应对考研四六级考试,为了提升业务能力等,都属于这个范畴。
3.判断 在这类里,读书是为了获取别人的想法和意见,从而以形成自己的观点。
对于消遣类的读书,提高阅读速度是意义不怎么大。因为消遣阅读的乐趣,就在于细细品读书中的文字和影像,享受轻松愉悦无拘无束的阅读体验。而为了信息或是判读进行的阅读,如果能够提高阅读效率,无形中就能够节约很多时间。
4
阅读速度慢,代表单位时间内眼睛所看到的文字少。
大多数人在阅读时,眼睛都是机械式的从书的左侧移到右侧,由于存在书本上的字是静态的,眼睛也只能处于同等静态状态时,才能进行对焦将书本上的字看清楚,如果眼睛只是来回移动,那看到的将是一片模糊。
所以,在看书时,我们会时不时进行停顿,也就是注视。据估计,眼睛每次注视的时间约持续0.25-0.5秒。每次注视,眼睛都会吸收一个字或几个字。
注视时,辨识广度可以决定此次注视吸收的内容,所谓辨识广度指的是眼睛对焦或辨识的字数。辨识广度大的人,可以做到一目十行;辨识广度小的人,每次只能看几个字。
看是一方面,吸收也是很重要的一块。如果只看不吸收那只能称之为识字。阅读效率高的人,读完即可将内容储存起来,但有些人,却需要反复回头去看之前的内容。两者最大的不同在于,需要回视的采取的往往是一个字一个字推进的阅读方式,看了三四个字后,已经忘记第一个字是什么,所以需要经常从头开始,以了解整句的含义。
还有一种阅读习惯很常见,看书时,喜欢默念。朗读时,一般人的阅读速度为每分钟125字,如果默念不动嘴或只在心里默念,阅读速度为每分钟200字。默念会将人的注意力集中在单字上,而非整体。这也就会影响对整体意义的把握。
同样的,阅读的环境也会影响阅读的速度。姿势、光线、视力以及是否及时休息,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们的阅读速度。
结合以上几点,可以看出,眼睛的移动方式、回视次数、默念以及阅读环境都会影响我们的阅读速度。
5
那么如何提高阅读效率呢?
(1)明确阅读内容的优先等级
通常情况下,可将阅读内容分为必要、有用以及不重要三大块。
阅读内容的性质、难度与目的,决定了应该花费多长时间进行阅读。而如何进行内容的判定,需经过浏览或者略读这个环节,通过浏览和略读,了解整体的内容和结构,从而可确定阅读的等级。
(2)浏览和略读
浏览的要点是,需及时挑出跟阅读有关的关键词,其他内容一律略过。浏览的好处是,通过快读的“阅读”可及时评估阅读内容的价值,同时,了解了内容的整体结构,可知道在精读时会遇到什么内容。
略读的关键是以自己能够达到的最快速度进行阅读,只对内容做大致了解,不关注细节。通过略读,可熟悉文章结构以及结构。
(3)SQ3R阅读法
SQ3R阅读法包括五大步骤。分别是:
步骤一:纵览(survey)
步骤二:问题(question)
步骤三:阅读(read)
步骤四:回忆(recall)
步骤五:检查(review)
(1)纵览
跟浏览和略读一样,通过跳过冗余和细节,以掌握整体内容和结构。
(2)问题
想要高效阅读,必须对阅读内容进行思考,也就是说,在阅读时,必须专心。而保持专心的一个法宝就是:带着问题去阅读。
这本书的主题是什么?为了支持主题所提出的证据是否合理?这些证据是否符合我的理解范畴?我和作者思想一致么?如果意见相左,是不是代表还有其他的方面没被考虑进来?
(3)阅读
带着问题进行阅读,也并不代表从头开始看起。一般情况下,对于复杂的内容阅读分为两次,第一次粗度,不要做笔记;第二次对重点内容进行勾画,但依旧不要做笔记。
(4)回忆
此阶段也是做笔记的环节,回想刚刚读过的内容是什么。如果想不起来,可能需要再次回头去看,这对于记不住读过内容的人,是大有裨益的。
(5)检查
检查是用来确定是否遗漏重要内容,确定已经找到心中各种问题的答案。这也是对前四个步骤进行快速的检查。
综上所述,想要提高阅读效率,首先要明确阅读的目的,目的确定后,才能对阅读速度进行提高。
而阅读技巧看起来也是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的工作,但这就跟学游泳一样,开始往往痛苦,学会后,一点儿也不记得不会游泳是什么感觉。
你一定很奇怪我的阅读速度吧。消遣类一天三四本,信息判断类根据内容不同,少则半天,多则两三天。
关键是,无论哪一种,整个阅读过程我都很享受。既然我可以,你为什么不可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