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忙碌奔波型的人认为只有成功本身可以给他们带来快乐,感觉不到过程的重要性,认为应该为了结局的成功复出痛苦的过程,一旦目标实现就会开心快乐,而往往当成功来临又无法感受到预期的快乐。不断循环着一个接一个成功或不成功的事件中,奔波劳碌一生,为什么会有“忙碌奔波型”的人呢?主要原因是我们的文化造就了这种信念:如果成绩好,家长就会给奖励;工作表现好就会有奖励。。。。。。我们习惯了去关注更远大的目标,却不在意当下感受,最终导致终生的盲目追求。貌似我也处在这个类型中,努力克服一些困难去达成一定目标,对小孩的教育也是,应该付出努力,把学习做好,而在教育的中,对过程的体验缺少引导。在自己的工作中缺少体验过程。
二、享乐主义型的人:他们认为只有过程最重要,先享受了先开心了再说。只看重眼前,短暂的快乐有时会让他们失去理智。人一旦失去理智,比较可怕,往往会干出一些令其后悔的事。
三、虚无主义型的人:是指那些已经放弃追求幸福的人,他们不再相信生活是有意义的,他们沉迷于过去而放弃现在和未来,被过去的阴影所笼罩。樊登老师常讲的一个词“习得性无助”大抵说的就是这种类型的人。在过去的阴影笼罩下,感到绝望、直接躺平、放弃反抗、不再挣扎,认为自己不论做什么都不会得到幸福。
四、感悟幸福型:第一种和第二种类型都不可取,而这感悟幸福型大概是第一种和第二种类型的合理结合,他们认为眼前和未来的利益有时是冲突的,在有些情况下确实是无法兼顾,但很多时候眼前和未来的幸福是可以平衡的。比如,一个热爱学习的孩子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创造的快乐,而这种快乐也可以帮助他取得好成绩。
如果企图永远幸福,可能只会导致失败和失望,并不是每一件事都可以同时为我们带来当下与未来的幸福,有些时候我们确实需要牺牲一点快乐,去换取目标的实现,有些付出是不可避免。真正能够持续的幸福感,需要我们为了一个有意义的目标快乐的努力与奋斗。幸福不是拼命爬到山顶,也不是在山下漫无目的的闲逛,幸福是向山顶努力攀登过程中的种种经历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