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学学习,传统的方式是老师在黑板前讲解,同学们在底下抄写并做练习题,但经常会出现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学习效果,那么用思维导图这种学习工具,能帮助同学们解决现有的问题,去发现新生的问题,开启数学的主动学习模式。我们从三个方面来跟大学分享今天的主题:一、认识思维导图;二、数学式思维模式;三、案例:聚集知识点、数学预习、整理错题。
一、认识思维导图
1.定义:思维导图是发散性思维的自然表达,是大脑使用说明书,是一种简单、高效、形象的思维工具。
2.诞生:思维导图是由东尼博赞先生发明的,是他在对记忆的关注、借书经历、关于笔记的研究以及他从事兼职家教的过程等等经历中逐步摸索并发明创造的。
3.作用:提高学习效率,激发思维创造、提高思维品质。
4.运用:可以运用于预习、笔记、作文、复习,还有时间管理、计划安排、活动组织等等方面。 比如我们在记忆成语的过程中,如果用思维导图对成语进行了整理分类,能更利于我们记忆。
二、数学式思维模式
它包含:整理、顺序概念、转换、抽象化、具体化、逆向思维、数学美感等。发散性思维:我们通过对60的联想案例,了解了发散性思维对数学学习的激发促进。
那么发散性思维又称扩散思维或辐射思维,它是向多个方向,求异式思考,寻求不同的解决方法,得到不同的结果;它的特点是具有流畅性、独特性、多感官司性、变通性;这应用于数学学习中,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
三、案例
1、聚集知识点:用2*5=10的乘法口诀为例,从说一说,写一写,画一画,讲故事,拓展等五个方面做了发散性思维的学习。从被动记乘法口诀的方式到主动发散,解决现有的知识点学习,同时发现了新生的知识。
2、数学预习:一般同学对于数学学习,通常是不预习或不知如何预习,其实预习能够使思路清晰、目的明确且可操作性很强。我们可以先拟定预习提纲,然后认真阅读教材(首选泛读,然后精读,再研读),最后我们完成预习导图。这样就能带着问题进课堂,掌握学习的主动性。
3、整理错题:我们通过思维导图,对学习中的错题进行分类整理,比如:概念性的问题(读法、口诀等),计算问题(审题不明、没方法、错看运算符号等),解决问题(包括少步骤、审题不明、无思路等),就能思路清晰地发现自己在哪些方面存在问题,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练习复习。
小结:思维导图的发散性思维运用在数学学习中,能将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学习,能帮你聚焦知识点,帮助你有效地预习,梳理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并针对性地做复习,从而提升你的数学思维模式,实现学习的飞跃。
自我评价:绘图40分;构思24分;风格6分。总得分70分。在绘图方面,我基本掌握了思维导图的绘制,但在空间布局方面还需提升练习。在构思方面,在逻辑、层次,以及关键词提炼上还需要加强训练总结。在个人风格方面,我还没有形成个人特色,在用色上比上次有所进步,但仍处于学习摸索,临摹阶段,还需不断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