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就有人告诉我们,要学会坚持。
关于鼓励人坚持的话,更是随处可见,比如“坚持不懈,直到成功”等。
的确,我们坚持一件事,是源于我们渴望成功,但每个人对成功的定义不同,坚持的力度也会不同。
所以,做一件事的目的和意义,会影响着我们是否能坚持将它做成,意义是行动和坚持的动力。
于我而言,过去自己坚持一件事,大多数时候都是为了证明自己。
通过努力学习,证明自己很上进;坚持对身边人好,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坚持劳动,为家人减轻生活压力等。
如今才发现,这些坚持的事情,都带有外显性的目的,希望通过坚持这样做,得到他人的认可。
后来才意识到,坚持一件事的外显性目的和意义,带来的是短暂的成长与进步,只有那些内隐性的目的和意义,才能让人获得持续性的成长动力。
01
学会坚持的方法,让我明白努力的意义
有的时候,我以为自己是在坚持;实际上,只是每天在重复做着同样的事。
看起来很忙碌,但并不充实,只感觉到了麻木。
于是,就算我很努力地学习、生活、工作,始终都没有产生很深刻的改变和认知的颠覆。
一个疑问自此在我心中产生:怎样的坚持才能带给我深刻的改变?
当我带着这个疑问,再去回顾自己以往的坚持时,发现并不是坚持没有发生,只是我没有发现而已。
以前,我渴望通过坚持获得成功,往往因为目标过大过空,实现起来比较困难,在坚持做的路上,就容易放弃,自然就没有获得理想的结果。
放弃的次数多了后,我便逐渐接受了这样一个自我认知:做这不成,做那不成,还能做什么,干脆别做了!
可如今,我才意识到,坚持其实并不是多么大的奇迹,也不能在一夜之间带来巨变。
坚持,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只要自己能甘于平凡,每天坚持做好安排好的事情,坚持的能量最终会厚积薄发。
盯着具体的目标,每日做好当下的事,时间久了,改变自然会发生。
学会坚持的方法后,我突然明白“努力”这个词的意义,我开始肯定自己的价值和能力,相信自己也可以通过坚持和努力做到一些事情。
终于,坚持给我带来了认知颠覆。
02
看到坚持的价值,让我获得持续的成长
很长一段时间,我为了显性目的去坚持,始终未能得到成长,甚至让自己陷入迷茫。
幼年时,有家人庇佑,我在无忧无虑生活的同时,只希望让家人看到自己的进步、懂事、乖巧。
少年时,交友圈子变大,我越发渴望家人和朋友的理解与看见,希望他们能看到自己的真诚、友善、情绪和心理需要。
成年后,面临工作、成家等一系列事情,我便渴望自己拥有适应周围环境的能力与品质,希望在大家眼里,我是很棒的。
当我将以上这些外显性的目的,作为坚持的动力时,自己前进的脚步很是疲惫。
尤其是成年后要考虑的问题增多,压力变大,想要实现的目标越来越难达成,便总感觉自己在负重前行。
甚至,在成家后的一段时间内,我陷入了迷茫,感觉以往坚持的好多事情,都可以不用再坚持了。
后来,我才意识到成长永远不可能结束。
我这一生,需要通过坚持读书,提升自身修养;通过坚持努力工作,提升生活品质;通过坚持陪伴孩子,帮助他们更好成长等等。
当坚持的目的,具有内隐性的特点时,我发现自己对将要做的事动力满满,才真正明白:坚持一件事,需要发自内心的渴望,只有这种和自己切切相关的目的和意义,才能真正做到坚持下去。
此后,我主动坚持学习,也获得了持续的成长。
03
践行坚持的行为,让我找到人生的节奏
在正确的道路上坚持,才能获得自己想要的结果。
当我真正意识到自己需要继续学习和成长之后,便重拾过去的劲头,坚持提升自我。
在坚持的过程中,我看清了一个过去不愿意相信的真相:一直以来,我真正渴望的,是求真、求实、求进步的灵魂。
看清真实的自己后,我不断释怀,不断与过去的自己和解,接纳有着不足的自己。
在成长日课的《节奏》主题中,我认识了节奏对于人生、生活、工作、学习的意义。
有节奏感的人生,生活、工作、学习才会合奏出有条理、有计划的曲子。
这,正是我真正想要的人生。
然而,想要获得这样的人生,就需要自己日复一日地坚持,坚持是人生节奏感的助推器。
有了坚持,才有动力去平衡生活、工作、学习各方面的安排,也才有动力去坚持做好既定的事情。
我深信,对于既定的目标,做到坚持,于己而言,百利而无一害。
不断坚持,每天完成自己的目标任务后,我的生活变得有秩序,慢慢形成了一种节奏。
坚持,也不再是一件费力的事,整个人也感觉轻松了许多。
坚持,是再普通不过的一个词;可真正做到,却极其不容易。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半途而废,是源于没有弄清楚,坚持做这件事,对自己而言到底有什么意义?
外显性的意义,只能支撑我们走一段路;内隐性的意义,才能让我们持续成长。
只有,我们发自内心的想做这件事,才能更好、更久地坚持。
反之,若是感觉自己对某件事坚持不下去了,就停下来问问自己:这真的是我想要的吗?
若是,请调整方法,继续努力;若不是,也请果断放弃,寻找值得坚持的事。
愿我们都能学会坚持的方法,认可努力的意义;认清坚持的价值,拥有持续成长的能力;践行坚持的行动,找到自己的人生节奏。
作者 | 越卿
编辑 | 江武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