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查理·芒格《穷查理宝典》有关人类误判心理学的第24个心理:万事有理由。
人天生偏爱理由
偏爱理由的背后,是一种对准确认知的追求。
一般人都不喜欢”不确定“的东西,因为不确定性,给人一种模糊、不可掌控的感觉,容易让人产生焦虑的情绪。
而准确认知,某种程度上,是把原来不确定性的状态往确定的方向进行转化,所以,这个过程里,人们往往会得到快乐。
这也就是为什么智力游戏,如桥牌、象棋等会那么受人欢迎的原因。
追求万事有理由的好处
喜欢理由,可以理解为是:凡事喜欢问为什么,喜欢穷根究底。
这当中的好处自然是很明显的。
例如,我们在学生时代,当物理老师讲解一种物理现象时,如果他只是陈述了这个物理现象以及涉及的相关知识,而不去对现象背后的原因,包括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给我们讲解清楚,我们就会觉得一头雾水。也会让我们在运用相应的知识时显得捉襟见肘。
芒格还提到了一个叫卡尔·布莱恩的人,他是一家德式大企业的管理人。布莱恩定了一个规矩:
你必须讲清楚何人将在何时何地因何故做何事。
假设有人吩咐下属做某事,但是却不交代原因,那么布莱恩可能会解雇他。因为他认为,一个想法背后的原因只有被描述得够清楚,它才最容易被接受。
万事有理由,凡事喜欢问为什么,我们对知识的吸收跟使用会显得更为容易。
追求万事有理由的坏处
由于人们天然地对一个事情的理由会很重视,甚至是偏爱,以致于,人们往往错把理由当目的。
芒格对此,说了这样一句话:
重视理由倾向是如此强大,乃至一个人给出的理由哪怕是毫无意义的或者是不准确的,也能使他的命令和要求更容易得到遵从。
两个人同样因为有事需要请假,其中一个人对上级说了一个很具体的理由(例如生病,接送父母),而另一个人并没有说具体的原因(可能只是说有事要请假),你觉得哪个的请假更容易被许可?
两个管理者,其中一个在向下属发布指令时喜欢谈愿景,喜欢描述清楚为什么执行该指令(哪怕这个愿景是很虚的,哪怕执行的原因是很不准确的),而另一个管理者则只是下达指令,那么显然,前一个管理者的下属在执行时会更加的乐意。
这就是人性,多数人会条件反射地认为有理由的事情很重要。
对我们而言,过于在乎理由,有个明显的弊端:
我们会让理由成为我们前进路上的牵绊,会阻碍我们的执行力。
人生很像是一个悖论,因为你会发现,很多矛盾的东西会同时存在,所以有些时候,你想做一件事情时,其实很难有准确的依据或理由支撑。
典型的如:
爱一个人有理由吗?
或许有,例如:金钱、地位、外貌,但是往往你后面发现这些通通都不是理由。
所以,我们可以去理清一个事情的理由,只是别忘了,我们对理由的认知是跟我们的价值观、信念相联系的。因此,不要为了理由而追求理由。
毕竟,有一个确定性的事实是:这个世界是充满不确定性的。应对不确定性的世界需要的不仅仅是包含着各种理由的逻辑思考(何况这个逻辑思考还可能是错的),还需要其他,例如:跳出自己的思考去看别人怎么思考,看清事情本身受制的各种因素,纯粹的感性因素等。
【相关文章】
查理·芒格的人类误判心理学(20-21/25):毒品有害、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