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张磊,你的能量超乎你想象,靠近我,激励你,我能,你一定可以。
今天是2020年5月15日,这是我原创文章的第 172 篇.
孩子摔倒受伤,三个问题没处理好,未来可欺。
第一个问题就是:扶还是不扶?
孩子摔倒,你扶还是不扶?
扶,担心孩子有依赖性。
不扶,担心安全问题。
这个问题确实很纠结,孩子小的时候每天都在发生。
如何判断该不该扶呢?
重在观察!
看看宝宝的状态,如果摔了之后,左顾右盼,看到大人才哭,通常摔得不是很重,孩子只是为了寻求抚慰。这时候,共情,并尽量鼓励孩子自己站起来。
如果宝宝摔得比较重,比如从高处摔下来,或者卡住无法脱身等比较容易引发安全问题的时候,别犹豫,赶紧跑去帮忙。
对于刚摔倒的宝宝,要等到哭出声后再抱,确保呼吸顺畅,不至于在帮助她的时候反而帮倒忙。
第二个大问题,比扶不扶更重要的问题,是你如何看待这件事情。
长辈对待宝宝摔倒经常会说:“不痛不痛,打地板,地板害我们家宝宝摔倒的。”
一边否认孩子的感受,一边把责任推脱给地板,桌子,椅子等。
我们都知道,这会导致孩子的情绪感知能力变弱,而且以后遇到事情,总是从别人身上找毛病,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严重影响培养孩子自我负责的品格。
我们可以做的是:
接纳情绪
分析原因
鼓励尝试
巩固技巧
1.接纳情绪
抱抱宝宝,说:“妈妈知道你摔倒了很痛。”
2.分析原因
“你看,地板上有水渍,容易滑倒。”
3.鼓励尝试
“我们试着绕过水渍的地方走过去看看好吗?”
4.巩固技巧
陪宝宝试着走一遍,再走一遍。教会她如何有效避开水渍,并及时肯定她。
这样,宝宝学会了分辨哪种路况容易出“人祸”。面对这种路况应该怎么处理?
最重要是学会了观察、反思、修正行为。这才是她未来人生路上最重要的自我迭代的技能。
第三个问题:宝宝摔倒且受伤了怎么办?
当你看到孩子摔倒,第一反应应该是看看有没受伤。
如果没受伤就长舒一口气,心里默念“幸好没事”。
如果受伤了,一边安抚宝宝说:“没事没事”一边心在滴血,一脸紧张地处理伤口。
如果宝宝比较皮,受伤不哭,你还能从容处理。如果遇到一丁点儿伤口就哭闹不止,立马乱了手脚。你越乱孩子越紧张,越紧张哭得越狠,你越慌乱。
这时候,你的处理方式,会直接影响孩子当下是哭得更狠,闹得更久,还是能快速平静,跟你一起学会新的知识、技能。
昨天晚上,老二叮叮踢到桌角,破皮了。紧张得大哭不止:“妈妈,妈妈,我的脚,哇~哇~哇~” 山崩地裂。还一直用手去摸。
“嗯嗯,妈妈看到你的脚受伤了。痛痛的对不对?”
老二点点头,哭声小了一些。
这种小伤口,其实不需要处理,让她自己干掉,自然修复很快就好的。但是一直摸,反而有可能感染。
怎么办呢?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直接告诉她不能摸,摸了会好得更慢?
如果你之前是这么做的,现在你多了一个更适合应对低龄宝宝的有趣、快速、有效的做法。
老二叮叮刚2岁10个月,你直接告诉她不能摸,她会更勤快去摸,并且每摸一次哭一次。
于是,我跟她说:“妈妈请小精灵来帮助你修好你受伤的地方好吗?”
老二叮叮很好奇,点头答应了。
我凭空抓了一把空气敷在她脚上。说:“精灵精灵快醒醒,老二的脚受伤了,需要你们帮忙修复。”
然后把耳朵凑到她的伤口,一边看着老二说:“哦,小精灵,你说什么?嗯,让我告诉老二,你们在工作的时候不能打扰,不要摸。”
接着,我起来很认真看着老二说:“小精灵说她们在工作你不能摸,摸了小精灵会被你的手压到,就没办法帮你修复伤口了。她还说给她点时间,晚上会帮你修好,明天就不会痛了。”
老二很认真地点点头,果真没再摸了。过了一会,吃完饭跑去跟妹妹玩,再也没提伤口的事。
今天早上我特意问她伤口好了没?她翘起脚给我看说:“小精灵帮我修好了。不会痛了。”
你可能会问,这对付三岁小孩还行,那稍微大一点的怎么办?
就在晚上八九点的时候,叮当在楼下跟邻居玩扭扭车,撞到石板上,结果哭着回家。仔细检查,下巴淤青一片、肩膀淤青+破皮出血,膝盖淤青。
全家没人责备她,爸爸抱着她检查伤口,一边指挥我帮忙拿药酒。在爸爸帮她处理好伤口之后,叮当还在哭。这时候,妈妈出场了。
妈妈:“叮当,淤青了,很痛对吗?”
叮当眼泪继续流着说:“超级痛,痛死我了。”
会这么说我就知道痛得还不算过分。于是继续跟她聊。
妈妈:“你的下巴现在是红细胞堵车,所以淤青鼓起来了。但是小白细胞背着书包正在拼命地跑过去帮你疏通修复哦。”我一边说一边表演小白细胞背书包跑步的样子。
叮当停止哭泣,跟我说:“妈妈,堵车是因为有石头砸到道路了,红细胞才堵车的。”
妈妈:“对呀,红细胞开着车,突然被石头砸到了,然后全部堵在那里。她们又没有刹车片,全部撞在一起了。”
叮当破涕为笑:“妈妈,她们怎么那么笨呀。哈哈…… 妈妈,红细胞在哪里?”
妈妈:“在血液里呀。她们1分钟就可以开车跑遍你全身哦。但是她们没有油门和刹车,都是靠心脏bong一下给她推出去的,就跟你玩妹妹的小车子一样。”
叮当知道小红堵车,小白帮忙修复,所以很安心地跑去跟爸爸炸黑蒜鸡块去了,没再提伤口的事情,虽然还是会痛,但是她很安心。
这个过程,小叮当虽然受伤了,但是由于没人过分夸大受伤这事,让她能用平常心对待自己的伤口。并且给了我一个机会可以普及下身体奥秘的知识。
(附上科普妈妈的小抄)
前几天给小家伙备课的时候,刚好学到了《云宝爸爸读百科》里第43节:血液。搭配我驾轻就熟的儿童剧表演技巧,把孩子成功地从关注伤口的疼痛和恐惧中,转移到了解自己的身体。
明天早上我准备再跟叮当聊一下今天的事,一起讨论下如何玩扭扭车更加安全。
好了,当宝宝摔倒的时候,先观察情况,如果确实需要帮助一定要迅速。但是别夸大这件摔倒受伤的事情,先接纳情绪、分析原因、鼓励尝试、巩固技巧,用游戏化的方式帮助孩子了解自己身体的运作规则,不因无知而恐惧,因恐惧而衍生更加复杂的情绪。
把每一次意外/错误,都变成1次学习机会。
如果你自己没法训练自己做到,欢迎私信我,加入育儿社群,一起练习吧。(微信:Eva-268)
我是张磊,你的能量超乎你想象,靠近我,激励你,我能,你一定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