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也同样如此!
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进而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
但目前的教材,在知识内容安排上注重于知识体系上的完整性,顺序性,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重视不够,教学按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教师以教材为根本,课堂上以教师为核心,学生围着老师转,检测评价学生学习,以考试来定“乾坤”。初中以升重点高中中考为指挥棒,高中以升大学高考为指挥棒,这种现象不知还会持续多久。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
在基础教育阶段,数学教学要着重让学生打好基础,学会应用,激发兴趣,启迪思维。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应把激发兴趣放在首位。如何优化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的求知欲望不断提升,同步理解掌握知识内容,是每位老师亟需认真思考的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要求学生对数学有一个较为全面的、客观的认识,培养学生愿意走近数学、了解数学、谈论数学,对数学现象保持一定的好奇心。老师要抓住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做到根据儿童自身的特点,使学生能快乐学习。
(1)精心设计教案
教师的责任在于启发,而不是灌输。
老师通过对知识点的归纳总结,有计划、有层次的设计教学教案,逐步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奥妙,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一次次的深入探索中,让学生得到启发,进而掌握知识点。
(2)教学方式生动开放
“教”和“学”两重含义,只有一方面的积极热情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应在营造双向互动的教学氛围上下工夫,为了创造生动轻松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妨采取以下办法:
a.让学生多思。尽量让学生边听课边思,边看边思,边做题边思,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多问为什么,运用设疑促思的方法,促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
b.让学生多说。尽量让学生积极发言,想到什么问题就提什么问题,想到什么好思路就提供给大家参考论证,即使说错了,也只鼓励认可,而不指责,不挫伤学生“说”的积极性。
c.让学生多做。青春期学生好奇、好动、好玩。根据学生的这一年龄特征,在教学中要尽量满足他们的动手要求,让他们积极地练习,从而发展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d.教师要会说。教学既然是互动双面的,那对教师来说,则要珍惜学生学习上的点滴进步,及时肯定、表扬,要注意用生动有趣的语言给课堂注入活力,尽量用生产、生活中的实例来构成概念,要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层次和难度,创设条件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成功的感受,诱发出学生集体对数学学习的情感动力,从而增强学习效果。
(3)学习数学主要目的
日常生活离不开数学!学好数学,能更好的解决各种难题!
课堂教学一定要充分考虑数学发展进程中人类活动的轨迹,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材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这样的教学才有益于学生理解数学、热爱数学,才能让数学成为学生发展的重要的动力源泉。
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知识传授,可展现数学的应用价值,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自己身旁,从自己身边的情境中可以看到数学问题,运用数学可以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有用的,使他们对学习数学更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