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社会女性地位十分低下,女人基本就是围着锅台转的家庭妇女,很少能被记载在史书上。而历史著作《史记》中却记载了三位家庭妇女,她们都是小人物,没做出什么影响历史进程的大事,却因为和历史上的风云人物有了交集而被记载下来,并成为了后世谈论的话题。
第一位是汉高祖刘邦的大嫂。
刘邦的大哥刘伯很早就去世了,留下了刘大嫂和一个儿子。孤儿寡母的过得想必比较艰难。偏偏还有刘邦这么一个不靠谱的小叔子来捣乱。
刘邦当时是个小亭长,在社会上混了好多朋友,有时候和朋友出去办事,到饭点恰好离刘大嫂家较近,就把朋友都招呼到刘大嫂家吃饭。寡妇失业本来就艰难,刘大嫂可架不住这么吃。于是,有一次刘邦再次和朋友来吃饭的时候,刘大嫂故意把铁锅用铲子刮得滋滋响。刘邦的朋友一听,以为锅里没饭了,就都走了。刘邦过来一瞅,锅里还有呢,就明白怎么回事了。由此开始刘邦对大嫂就有意见了。
后来刘邦当了皇帝,对兄弟子侄们封王封侯,唯独对大哥的儿子不理睬。还是刘邦的爸爸看不下去,跟刘邦说了一声,刘邦说:“我不是忘记了封他,实在是大嫂太不像个大嫂了。”最后,勉强封大哥的儿子为羹頡侯。这侯的名字怎么听怎么就是恶心刘大嫂当年在锅里刮铲子的。
按说刘邦是个豁达大度的人,而且这件事是他的不对,他不但不帮守寡的大嫂,反而带人来吃白食。可是最后,他却还斤斤计较。可见,最亲的人恨起来也比别人厉害。
第二位家庭妇女是一位亭长的老婆,做的事和刘大嫂有点像。
下乡南昌亭亭长有个小跟班叫韩信,亭长带韩信来家吃过几顿饭,结果韩信就天天往亭长家跑,一日三餐都在亭长家解决。原来,韩信父母很早就去世了,什么都没给他留下,他只好在社会上游荡,穷的没饭吃就到别人家蹭饭。
这次在亭长家一吃,就吃了几个月。这下亭长的老婆不干了。亭长就是个小干部,家里也不富裕,这么个壮小伙儿每天来吃白食,架不住,再说凭什么呀?
于是有一天,亭长老婆早早起床把饭做好,和家人在被窝里就吃完了早饭。过了一会儿,韩信来吃早饭,一问才知道人家都吃过了。韩信大怒,知道这是针对自己的,立马和南昌亭长断交,走了。
后来,韩信当了楚王,南昌亭长正好是他治下的小民。韩信把亭长找来,送了一百个钱给他,对他说:“你是个小人,做好事不做到底。”给一百个钱不是要感谢,而是说我韩信没吃你的白食,我付过钱了。
南昌亭长这窝囊啊!白白让你吃了几个月还得罪了你,没被感谢反而受这么顿侮辱。估计亭长夫人也很后悔,当初怎么没好好伺候这个祖宗啊!
第三位家庭妇女是陈平的大嫂。
陈平是刘邦手下最重要的谋士之一,其才略和对刘邦的贡献不在张良之下。陈平很小的时候父母就都去世了,他和哥哥陈伯相依为命。他们家并不富裕,但是陈平很爱读书。于是陈伯专心种地,赚出钱来让陈平随便读书和交朋友。
陈伯辛苦种地,把自己搞得傻大黑粗。陈平不但不需要风吹雨淋的种地,而且可以尽情花钱读书交友,当然活的细皮嫩肉,俨然风度翩翩美少年。这就惹恼了陈平的大嫂、陈伯的老婆。
这位家庭妇女嫁过来家里家外没少和陈平一起忙活,结果好不容易赚的点家底都给小叔子用了,自己反而吃糠咽菜苦哈哈的,心里难免有怨气,可是还不敢公开抱怨,妇女地位低嘛。
正好,有一次有个多嘴的邻居问陈大嫂:“你们家也不富裕,怎么陈平长的一表人才,都吃什么好东西了?”陈大嫂正好借题发挥,回答道:“能吃什么好东西,还不是一样的吃糠壳。有这样的小叔子还不如没有。”
没想到,她这句话被陈伯听到了。很干脆,陈伯立马把她休掉了。
这三位家庭妇女,你可以说她们头发长见识多,如果她们知道后来刘邦、韩信、陈平的权力地位,当时肯定不那么做。可是,她们真的没什么错啊!她们都是普通的小老百姓,就是想过自己红火的小日子,那里会想到牺牲自己去保全那个并不确定未来的别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