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带嘻嘻去上课,同学里有一个稍微大一点的哥哥,嘻嘻在玩儿投硬币这个活动的教具时,哥哥也想玩儿,哥哥便直接过来抢嘻嘻手里的硬币,我其实可以第一时间阻止的,考虑到两点,我没有阻止哥哥:第一,我教过嘻嘻:别人欺负他时,他可以抓住对方的手,大声喊妈妈或奶奶或者直接尖叫,我想知道胆小的嘻嘻还记不记得应用我教他的这些;第二,我还是习惯性地像传统中国家长一样,觉得谦让一下别人也无妨,虽然心里知道,这的确是小哥哥的错误。
后来,小哥哥用力掰开嘻嘻的手,夺走了硬币,尽管哥哥的手比嘻嘻的手更瘦小,但哥哥力气更大,动作也更加灵活。嘻嘻气的大哭,我赶紧抱住嘻嘻,努力安抚他。我看到嘻嘻的手上有一道红印,可能在抢夺过程中,嘻嘻被小哥哥的指甲给掐到了。但根据平时我对嘻嘻的观察,嘻嘻的哭泣并不是因为这点小疼痛,毕竟这是个连打针都不觉得疼的孩子。嘻嘻完全是被小哥哥这种侵略性地阵势给吓到了。
接着,老师要求小朋友练习钻山洞,嘻嘻钻到一半,便紧张地调回头,不敢再次前进了。可能是看到小妹妹和她妈妈在山洞那头,过于紧密地靠近陌生人,可能会让嘻嘻局促不安。
我没有强行要求嘻嘻继续钻,我想这是慢慢接受的过程。
后来,我拿了两个圆形的大圈,叠加在一起,形成一个半封闭的空间,让嘻嘻在里面待着,突然那个小哥哥冲过来,他也想钻进去玩儿,无奈,圆圈的高度在他可以钻进去的范围之外,小哥哥用手撑着圆形的边缘,企图往里翻,这时,嘻嘻已经非常紧张了,因为圆圈里的空间很小,很难再容下另一个孩子,接着,小哥哥的手往里伸,想撑着嘻嘻的背翻进去,他已经碰到嘻嘻的背了,我立马阻止了这个孩子,迅速将吓的大哭的嘻嘻抱出来。
我观察过班里其他的小朋友,另一个也叫xixi的小妹妹在被年长的同学碰到时,她总是很好脾气地皱皱眉头或者在妈妈怀里撒撒娇就好了,而嘻嘻就一定会大哭。这正如老师所说,嘻嘻对别人触碰他这件事,非常敏感,无论别人是有意还是无意地碰到他。
嘻嘻在平日里摔倒了,有时候手掌心的皮都摔破了,他也只是皱皱眉头,然后自己爬起来,但是若是别人轻轻地碰了他一下,他便吓得大哭。这样的事例在前几周也出现过,当时我就教嘻嘻,若发现对方想要打你时,你可以抓住他的手,大声尖叫。但依照昨日上课时的情形来看,嘻嘻不记得或者说,还没有养成习惯。
下课后,老公过来接我们下课。老公抱着嘻嘻,我在旁边走时,又将上课的事儿讲了一遍,我也反省了自己,嘻嘻本来就是先拿到那个教具的,我也知道嘻嘻是触觉敏感型的,我应该不要顾及太多,尽早阻止哥哥的动作,直接告诉哥哥:这是弟弟先拿到的教具,请耐心等弟弟玩儿好了,哥哥才可以玩。嘻嘻的老师也一直都是这样教我们家长,正确地给孩子灌输社交原则,有礼貌地拒绝别人的无理要求。
反省完自己,我又教了嘻嘻一次:嘻嘻,如果有人抢你的玩具,那个玩具是你先拿到的,你就应该抓住别人的手,大声喊妈妈或者直接大声尖叫……没等我说完,我看到嘻嘻就掐住无辜的爸爸的手。我和他爸爸真是哭笑不得:“爸爸现在又没有欺负你,你抓住爸爸的手干什么?”但由此看来,嘻嘻非常明白,我在说什么。
我想一次两次的说教,嘻嘻是很难真的应用到生活中去的,我们大人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努力做给嘻嘻看,该如何礼貌地拒绝别人或者坚定地保护自己,而不能只是吓得大哭。
这让我立马想到上一次我在我所教的班级里开展讨论活动:如果你或者你的好友被打了,你会怎么办?班里的学生讨论的非常激烈。最后得出的结果真如我所料。我喊了好几个小组代表起来发言,这群十四五岁的孩子们分成了两派:第一,告诉老师或者家长。第二,自己或者喊更多人一起打回去。
我告诉这群十四五岁的孩子们这两种做法都是有很大弊端的。第一种,处于被打时,情急之下,你不可能马上去告诉老师或者家长,这是后面一步应该做的事儿。另外,等你越长越大,你自己也不爱告诉老师或者家长了。出了校园,你更加也没有理由事事都告诉老师或者家长了。第二种,打回去只能让事情恶化,两方打过来再还回去,可能越闹越大。一山更比一山高,他打不赢你,他可能喊更多人来打伤你,最后两败俱伤,都讨不到好果子吃。以暴制暴绝对不是一件好事。
那我们应该怎么做?
正确地自卫,控制住伤害你的人,大声呼救。如果对方带有利器,且想致你于死地,那最好的方法真的只有逃跑了。如果跑不了,就只有拼尽全力正当防卫了。
对于正当防卫,法律上是这样规定的:对于正在进行的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由于这些不法侵害行为性质严重,且强度大,情况紧急,因此,采取正当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请注意,同学之间,一般情况下,还没有到使用正当防卫权利的这个地步。
这让我又联想到曾经当班主任时,处理的两件事情,第一件,学生甲做课间操做的好好的,学生乙偏偏用小石子不停地投掷他,气急之下,学生甲冲过去打了学生乙,两人抱成一团,打了一架,各自受了轻伤。班长迅速找到我,我将两个人都处罚了。第二件,性格懦弱的学生小张走路时,调皮的学生乙见他好欺负,就拿虫子往他身上丢,小张不敢制止,也不敢告诉我,任由欺负。后来我无意中得知此事,直接告诉小张,以后遇到此类事情,当场喝制住对方,表示不满,事后迅速告诉老师,当然我也处罚了学生乙。
可见,多数学生都不知道如何处理这种事情,因为做大人的我们也一度很迷茫,曾经奇葩说有一次论题还选了“孩子被打了该不该打回去”这个主题,可见这个问题的确在社会中让很多大人都感到困惑,更何况是孩子呢。
很少听到班里第一名的孩子说:老师,有人打我。恰好都是平时上课发言小声,下课也不活跃,没有多少朋友,成绩也不突出的孩子被人欺负。另外,身材矮小的也容易被欺负。我们教孩子要控制对手,大声喝制住对方的同时,更要教导孩子平时要让自己更强大:均衡营养,让身体强壮高大;大方自信,积极表现自己,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或者努力展现自己特长,让身边的人都认识到你的优点。
当然,管住自己的孩子不去欺负别人是第一要务。